介绍一下伍兹这本书?
中国古代艺术名著之一。题目的作者是战国时期(今山东定陶西)卫国的左氏家族人,左丘明的弟子曾参。他先是鲁国的将军,后来又是魏国的将军。因带兵攻秦,参加攻中山之战,被推荐为西河太守。当他在魏武侯的时候,吴起非常有名。后来被大臣王厝排挤,去了魏初。楚王哀悼吴起为令尹改革,楚国一时强盛。王(381)死后,宗室大臣作乱,吴起被袭,在殡仪馆被杀。吴起不仅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兵书在战国、西汉时期也非常流行。诸事由费著,其中说:“境内人皆言有兵,藏《孙子》、《武职》之书者,家中有之。”《史记》、《孙子兵法传》也称《孙子兵法》,其影响力与《孙子兵法》几乎相当。《汉书·艺文志》中军事战术类记载的吴起有48件(杂类中也有一件《吴子》,人名未注),而《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仅记载一卷。宋代《翟军读书录》三卷六篇,包括《唐代陆希圣类》、《伍兹》,内容与今本相同。可以看出,这个版本的《伍兹》是后人编纂的删节本。
目前有两卷,分别是宋代的《吴京七书》、《影宋孙吴司马法》、《伍兹》,共六章,分别是:画国、预敌、治兵、论将、权变、施立。魏文侯、武侯、吴起以* * * 33章的形式互相询问。章节互不关联,与刘涛相似,部分句子与刘涛相似。这本书不如《孙子兵法》中的十三篇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姚纪恒的《古今伪书考证》和郭沫若的《清代叙吴起》都认为是赝品。但明代胡应麟的《四真假》认为,该书虽“未必成书,但应是战国所作,非后世之伪作”。《伍兹》中、徐、孙的旧注均已失传。现存注释有金《吴经七书讲义》和明《吴经七书直解》。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书籍,“军事经典七书”之一。作者吴琦(?~公元前381),战国时左(今山东定陶西)人。古代军事理论家。这本书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流传,汉的记载中记载了“吴起四十八条”,但很多都失传了。《隋书经籍志》等公私书目有一卷、二卷(上册、下册)、三卷。今天流传下来的有《画国》、《预见敌情》、《管兵》、《论将军》、《随机应变》、《施立》六本书。
《画国图志》一书以“内修德,外治武备”的方针为中心,论述了修身养性、以耻教战、任用圣贤启用人才、单纯延揽人才的重要意义,并对战争的原因和类型进行了探讨。“预见敌人”一章分析了各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及其特点,介绍了敌情侦察的要领和在不同情况下与不同敌人作战的方法。“管兵”一章提出了军马训练、行军、宿营、驯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将军》一文阐述了将军治国治军的重要性和必备条件,以及判断敌将优劣的方法。“应变”一章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论述了在遇到强敌、寡敌众、死守险境的情况下的战术,论述了山谷战、水战、车战、攻城战的作战要领。“施立”一章详细解释了如何奖励有功人员、惩罚有罪人员和激励部队士气。
伍兹与《孙子》齐名,并称“孙吴兵法”,为历代兵家、政治家所高度重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魏僚子》,在很多地方都引用了他的用兵治军的言论。唐初,魏徵将《伍兹》的部分内容收入一部书集中。到了宋代,正式列入《吴京七书》。此后,许多人研究并注释了这本书。伍兹在唐代传入日本,然后传入欧洲。日、英、法、俄版本众多,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