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药治疗鱼病?

花式鱼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中药。中医不仅能治病,还能保健。它的优点是自然,安心,副作用小。其实中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对病鱼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好处。用中药治疗鱼病,一定不能忽视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正确诊断病因

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要坚持“科学组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的原则12,其中对症下药很重要,只有找出病因才能治病。鱼病的原因无非是水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或致病生物因素。前两个可以通过人为调控解决。对于致病的生物因素,也要分清是病毒、细菌、真菌还是寄生虫,弄清病因和症状,再选择合适的中草药进行对症治疗。

第二,注意了解药物性能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中草药种类繁多,不同的中草药具有不同的药性、有效成分和药效作用。根据中草药的药效作用,可分为抗菌、杀虫、辅助用药三大类。在预防和治疗鱼病时,应根据鱼病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功能。如防治病毒性鱼病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大蒜等。防治细菌性鱼病的药物有牛油、五倍子、香蒲、柳枝、大黄、黄柏、黄芩等。五倍子、香蒲、艾叶等用于防治真菌性鱼病;防治寄生鱼病的有马尾松叶、印楝叶、樟脑叶、柏树叶、桉树叶、干胡椒叶、生姜叶。另外,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草药鱼药往往是由多种成分和种类组成的,其药效表现为多种成分融合的综合作用。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有些中草药还具有诱食、消食、健胃的作用,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其疗效缓慢,作用时间长。

第三,注意区分吸毒者

对于不同的鱼或不同的鱼养殖周期,使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鱼病有时是不同的。比如甲鱼防病时,在苗期应优先选用鲜嫩、气味少、口感好的药材,无副作用、口感适宜,既能防病又能促进生长。常用的有马齿苋、蒲公英、水花生、铁苋菜等。对于鱼种或成鱼,可将处理后的中草药粉与饵料混合投喂。

第四,注意加工方法

化学鱼药由于成分单一,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用水,而中草药鱼药是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如果直接放入水中或喂鱼,效果可能很差,甚至无效。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将原药碾碎或切碎,或者将鲜药打浆或榨汁。干中药的使用需要冲泡,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服。沸水浸泡法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浸泡10小时至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于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温火煎10分钟至20分钟,形成药液。煎药法是将药物煮沸后直接应用。一般常用浸泡法。

花式鱼

五、注意掌握用法。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1。饲喂方法:将新鲜中草药洗净切碎(捣碎),与浓缩饲料混合饲喂;将干药切碎煎煮,药汁与药渣混合饲料。2.用泼水法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碎,用水浸泡,用药渣和汁液泼满池水;干药切(捣)好后需要熬出来。这种方法用量大。3.糖化法是将中草药与豆饼、玉米粉、稻草粉或麸皮混合,发酵糖化后饲喂,可提高中草药的适口性。4.浸泡法是将中草药打成捆,沉入进水口或靠近食物场的地方进行浸泡,让浸泡后的药汁遍布池中,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六、注意掌握药物的数量。

用药前要计算好养殖水的体积或鱼的重量,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用法计算剂量。由于中药材因季节、产地、冲泡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且为粗品,其用量很难把握,因此经验数据非常重要。口服时,1% ~ 1.5%干饲料可用于一般疾病预防;干饲料的2% ~ 3%用于处理。全池外用,一般以每立方米水10 g ~ 30 g为宜。

七、注意保证服药时间。

用药天数应根据需要灵活控制,一般为2 ~ 3天,但应以鱼病能完全治愈为原则。注意不要长期喂单一一种中草药,以免让鱼产生抗药性。如果2 ~ 3个疗程鱼病没有好转,就要更换其他中草药进行治疗。

八、注意处方禁忌

在中草药配方中,需要了解各种单味中草药的药性、成分和相互作用原理,了解药物之间的禁忌,以及药物混合和交替使用时鱼的耐受性。比如黄芩和黄连不宜合用;土霉素口服时不宜与五倍子合用。有些药物对某些鱼类有较强的毒性或强烈的气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存活,不宜使用。

如果对中药不太了解,就不要轻易配药,因为中药的用量很难把握,多种药材混在一起容易造成过多或过少,所以用它治疗鱼病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