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鸡的饲养方法
种鸡法雄骨的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约为85%,在12周之前约为95%。如果错过了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就来不及了。10 ~ 15周期间,精巢和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16 ~ 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精巢质量迅速增加。15周龄精巢大小约为0.5g,20周龄达到2.0g,23周龄为12g ~22。这一时期的管理措施首先是保证适当的密度,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发育。在此期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每周称重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另外,日常管理中要多注意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整齐划一是最重要的。5周后,如果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头适中的公鸡。在此期间体重不足的公鸡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达到标准体重。这类鸡在产蛋前期受精率正常,但在产蛋中后期生产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在15 ~22周期间,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最重要的措施是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具有良好的整齐度。一般在22周龄时雌雄混合。混合后要密切注意公鸡的食量和体重,在下蛋前及时挑出不适应鸡舍环境的公鸡。
种公鸡的饲养技巧1。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加。4周龄体重要达到或超过100 ~ 150g的标准,必须调整光照时间,使饲料完全摄食。6周龄时,体重要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1200克。可以在7~15周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尝试让体重回归标准,让体重稳定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逐渐使体重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多少,周增重都必须保持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快速生长。
2.骨骼发育和胫骨长度。合适的骨骼大小和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配种非常重要,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身体状况。大约85%的骨骼在头八周发育,95%的骨骼在头十二周发育。不要错过种鸡骨骼发育的最佳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睾丸发育。种公鸡睾丸的大小和重量与精子和精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相关。公鸡睾丸的发育与饲养管理的成长密切相关。公鸡睾丸的大小与产蛋期的功能维持、体重控制和身体状况有关。公鸡睾丸的发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睾丸的重量有限,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增长很快,精原细胞不仅为以后的精子生长发育提供需要,11~12周,睾丸发育后突然增大,然后停止发育。在此期间,应尽可能避免各种阻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应激,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②15周龄后,种公鸡睾丸重量开始迅速增加,光刺激3周后睾丸重量增加更明显,可达22克。在此期间,超重种畜的体重不足、下降或带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很大。③25 ~ 35周龄时,睾丸重量和精液量最高。35周龄的成熟种鸡,睾丸重量约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睾丸血管分布良好,颜色健康。这个时期容易瘦,要注意观察和摸鸡,保持适当的增重,避免各种压力。④35周龄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受精率也逐渐下降。公鸡保持良好的体重、增重和身体状况,可以延缓受精率在高峰后的下降。
二、管理措施
1.入鸡前准备。公母分开养,鸡舍前摆公鸡摊。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在1的鸡舍里单独养公鸡。种鸡要小圈养,每圈鸡的数量要在500只以内,最好用手工精确喂养。使用铺设周期相同的馈线,馈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的料位为20 cm。种鸡最好平放在地上,但密度不要超过3.5只/m2。
2.早期管理。首先要选用优质的颗粒粉碎料,粗蛋白含量达到21%;其次,每日限食最迟应在15日龄开始,以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放时。逾期不喂,饲养员就不长毛不长骨,只长肉。另外,要控制体重达标或略超标,保证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及时分组。优秀种畜的整齐度要在90%以上,分组时要性成熟。对于喙不好、体重过轻、骨骼小而胖、失明、脚趾有问题、体型不好的种畜,要淘汰。一般鸡群在22日龄之前,说明饲喂强度不强,鸡群整齐度好。如果以后不存在料位不当、给料不均匀、串料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组了。
4.断喙要整齐。一般断喙时垂直切开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对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应挑选熟练工人操作断喙,并指定专人检查断喙。
5.密度合适。密度和饲养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的质量、整齐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导致饲养面积不足,受精率低。繁殖期密度一般为3~3.5只/m2,料位分别为5cm、10cm、11~15周、16~64周。种公鸡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过高,导致垫料潮湿,整齐度低,睾丸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