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肝脏的动物形态学

水獭(食疗本草),又名:水狗(广雅)、水獭(本草笔记)、水獭猫、水猫子。体型细长,体长50 ~ 80厘米,尾长25 ~ 48厘米,重约3 ~ 8.5公斤。头部宽,略扁而短,吻部不突出。小眼睛。耳朵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有蹼。尾巴很长。三对女性乳头。全身毛发短而密,有光泽。从额头到背部和四肢外侧都是棕色,尾巴颜色和体色一样。颊、颈、胸、腹颜色较浅,有淡黄色或白色细长的针毛,底部和基部仍为褐色。半水生动物多栖息在江、湖、溪的岸边,在水边的树根或芦苇、灌木下挖洞。夜间活动,擅长游泳和潜水。他们吃鱼、青蛙、螃蟹、水鸟和老鼠。春夏交配,怀孕2个月左右,每胎1 ~ 4个后代。几乎分布在全国各地。

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捉后剖腹取出肝、心、肺,去油、去肌,洗血,通风处阴干。

干肝是大小不一的团块,常与心、肺、气管相连,长约13 cm(含心、肺)。肝脏位于心肺之下,中间有一条大血管相连。肝脏分为6块,每块长4 ~ 6厘米,直径2 ~ 4厘米。它呈深褐色,扁圆形,边缘薄。正面看左右肺叶对称,另外两个肺叶较小,生于右侧下方。两侧肝叶中间为动脉血管,直径约1 cm。右血管后商都有1对橙花瓣状肿瘤,由15 ~ 20个小瘤块紧密排列而成,是本品的特点。肺在肝脏上方,分为6块,左2右4,灰棕色,中间有一根粗大的气管,气管后面是心脏,深棕色,坚硬不易折断,横截面呈深棕色,胶状。有鱼腥味。最好是紫红色,整体或片状,无碎肉渣。主产于吉林、黑龙江、云南。此外,广西、四川、甘肃等地也有出产。吉林产量最大。水獭肝除了以上品种。还有一种小爪水獭,它的肝脏同样入药。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数量很少。

加工,蒸煮,去筋膜,切成小块,干燥。

性味甘、咸、平。

①别录:味甘、平、有毒。

(2)花楸药液:味甘,微寒。

③医林简编:甘、咸、苦、寒。

归经:入肝肾。滋阴清热,止咳止血。治疗疲劳,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哮喘,咯血,夜盲症,痔疮和出血。

1“不录”:久咳不愈,烧之。

②药性理论:治上气劳损咳嗽。

(3)《本草》:主(虚)劳,肢冷疟,汗出发热,亦主劳。

(4)“吃饭就要发生了”;治肠风血。

⑤简编:杀虫剂。

⑥《陆川本草》:治法不明。

⑦《四川中医志》:磨酒服,治心气痛,治痤疮。内服:煎服,1 ~ 2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第一个药方是治痨病,痨病使人忽冷忽热,浑身湿透,无声无息。他们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却处处邪恶。经年累月,它们逐渐停滞,甚至死亡。死后其他人:一个水獭肝,阴干,砸到底。拿一平方英寸的水,第三天,一个保持不动,甚至更多。(“填充肘部背面”)

②骨蒸治疗日渐恶化:水獭肝(炒)十分,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两分。六味奉上,捣烂过筛,蜜丸大如五子。一次吃十粒,把汁喝下去,一天吃三次,加到十粒。禁止生产冷猪肉、鱼、血。(《庭年方》)

③治咳嗽咯血:獭肝、仙鹤草、冬虫夏草、白芨、石斛。煎汤服(四川中医志)

④劳咳(肺结核)、夜盲症、角膜翳的治疗:将干水獭肝研成细粉,每次1 ~ 2元,每日2次。或者把獭肉烤成炭,磨成粉,每次两元。(吉林中草药)

⑤肝气疼痛的治疗:取水獭肝、沉香为粉。(四川中医年鉴)

⑥治疗肠痔常便血:烧水獭肝,拿钱刀。(肘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