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概况
2.较大的寺院位于正殿和亭子的两侧,模仿宫中画廊的布局,对称排列若干较小的“院”,按其内容命名,如菩提院、般若院、净土院、塔院、亭院、法院、库院等。据记载,五台山大化岩寺有15个院落;成都济安有20多家医院;长安张静寺有48个院落,465,438+030多间房屋,是专门为皇室建造的超大型寺庙。
3.主院和小院四周有回廊,内有壁画,有的还附有厅堂或建筑。
4.塔的位置从整个寺庙的中心演变到寺庙前的双塔或正殿前两侧的分离塔。中唐以后,密宗佛教盛行,大多供奉菩萨塑像,于是寺院后面的讲堂或附堂开始修建为两层以上的亭子。唐代僧人为宣扬宗教而作的俗语,本来就充满了文化娱乐的色彩,后来佛寺里有了戏楼,使得佛寺具有了公共建筑的性质。
5.还有供僧侣居住的寺院、斋堂和厨房。大型佛教寺庙包括磨坊、菜园等。,有的还有招待所。这一时期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南朝仅建康就有500多座佛寺。北魏末年,都城洛阳有1367座寺庙,其他地方有30000多座。北齐邺城有寺庙4000多座,全境有寺庙4万多座。多见于唐代。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44600座佛教寺庙被一次性拆除。955年,五代周世宗“灭法”,在中国拆毁了30336座佛教寺庙。经过几次灭绝和自然破坏,除了少数唐代的寺庙外,没有保存完好的寺庙。元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佛寺,其建造与喇嘛教传入内地有关。佛教于7世纪中叶传入西藏,8世纪中叶,西藏国王赤松德赞欢迎僧人莲华生进藏传教。他在密宗教义的基础上,融合了吐蕃原有的巫术(即陶器或苯教),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教的一些神秘符咒,创新教义。这种佛教之所以叫喇嘛教,是因为宗教里的和尚都叫喇嘛(意为超人)。连华生还根据密宗金刚境界中曼陀罗(又称曼陀罗)的形状,创立了桑元寺(又称萨摩耶寺)。喇嘛教几经兴衰,兴盛于元代。萨迦寺法王巴西巴被元世祖忽必烈拜为国师,掌管国家宗教事务,喇嘛教成为蒙藏民族的主要宗教。明末清初,由宗喀巴创立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占主导地位,受到明清两代皇帝,尤其是清朝皇帝的青睐,势力更加强大。乾隆时,喇嘛教是国教,活佛是国师。到清朝中期,西藏地区约有寺庙4000座,喇嘛36万人。内蒙古现有寺院约1000座,喇嘛约65438+万人。佛寺
根据喇嘛的教规,大寺院实行“四会”制度,设立四个“扎仓”(儒家课堂),分别学习宪宗、密宗、历法和医学。每个仓库都是规模较大的寺庙建筑,修习仙宗的仓库是喇嘛入寺使用的,非常大,称为“港督”(大经堂)。除扎仓外,还有供奉各种佛像的“拉康”(佛殿)、各级活佛的“囊谦”(官署)、辩经坛、印经院、“摩尼加拉”殿或廊、塔(藏经楼或纪念塔)及大量喇嘛住所。藏区喇嘛教寺院一般都是依势而建,仓库、囊谦相对集中,没有明显的整体规划;蒙古族或邻近城镇的寺庙,大多受汉族传统建筑的影响,按纵、中轴线排列,比较有规律。著名的喇嘛教寺院有西藏的萨迦寺、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哲蚌寺、色拉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见图)、内蒙古的西里图召、五当召、北京的雍和宫、承德的八外寺等。喇嘛教特别注重修持佛法和仪轨。修法、受戒、驱魔时,都要建曼荼罗。曼陀罗就是祭坛,也叫坛城、高城,基本上是一个横轴对称,方圆交替,以“井”字隔开的空间。在由“井”字隔开的九个空间或五个空间中,佛菩萨按各种曼陀罗的要求排列,再现佛经中描述的世界构成。曼陀罗应用于建筑,有的成为寺庙整体布局的构成,如西藏桑园寺、承德普宁寺的背面、普勒寺的背面等。其中有些成为佛教寺庙的造型风格,如北京永和宫法轮殿、承德普宁寺大乘阁等。
古籍记录
梵文结尾Horo Vihara,Vishnu,Bihnu。Temple最初命名为诉讼。解释名字时,他说,‘寺庙也是继承人,管理者也是从它继承来的。’罗辟之于曰:“汉置裂隙寺,以待客四方。永平汉传佛教入华,阁摩腾缘设在鸿胪寺。次年,白马寺设在洛阳城西的雍门外,不是裂罅长期居住的地方,所以没有修建。仍以寺名为西客者,以僧为上宾。这是中国和尚庙的开始。“西方的土叫僧伽兰,僧伽兰翻译成很多园林。据说都住在园子里,佛弟子在生殖道里萌出圣果,只有树木通过嘎兰塔竹园送给寂寞的园子。它也是西域的寺庙。伽蓝创建于魏末广广元年,国号赵体。在杨迪大帝的大业中,天下寺改为道场,又恢复到唐朝。
寺,《晋书·王恭传》:“用兵恭敬而不怠,尤信佛道,调民役,建佛寺,宏伟,士子必反感。”唐·白居易《百花亭》诗:“佛寺入舟,人住水中。”鲁迅《中国近代的孔子》:“当然,每个县都有孔庙,一般人是绝对不会去参观的。如果他们想去,他们会去佛寺或寺庙。”新昌佛寺位于浙江新昌县西部的李三南明山。这里风景秀丽,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瀑布飞流,溪水蜿蜒,洞穴幽深,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大佛寺景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黔西景区和南岩寺景区三部分组成。大佛寺位于县城西南0.5公里,始建于东晋永和初年(公元345年)。* *景区165处,其中人文景区45处,自然景观120处,是中国汉族地区142处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大佛寺四周群山环绕,怪石嶙峋,亭台楼阁,古木参天,又被称为“石城古寺”。寺内30年的石制弥勒佛像,被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为“无与伦比的瑰宝,旷世之作”,后称之为“江南第一佛”。沿途有被锯断的岩石、有“江南敦煌石窟”之称的千佛岩、放生池、隐岳洞、金潭光佛塔、隋智者大师法塔(为纪念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而建)、朱子亭(朱曾在此著书)、朱梅、硅化石(又称木化石,距今654.38+05万年)。大佛寺门口,依托大佛寺,彰显佛教文化内涵,气势恢宏的中国大佛城开业了,又是一道好风景。大佛寺最著名的文物是石雕弥勒佛。据《新昌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南北朝齐梁时期(约486-J516),建成30余年。新昌大佛寺牌坊
据《嘉泰会稽》记载,唐会昌五年(845),石城建三层塑像亭。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石城寺被火烧。开平三年(909),吴越国王钱六出资8000万元,修建了弥勒阁,共三层,有300多座寺庙,并命名为“瑞祥寺”。宋襄公元年(1008),奉女玛改瑞祥寺为宝祥寺。明朝永乐九年(1411),重修毗卢阁,三层五柱,高十三尺五,寺改名毗卢阁。战后,大殿被毁,只剩十尺黄金石弥勒佛像孤军奋战。清末重修五层楼阁,重新安置大佛、罗汉像。1925,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至此,该寺改名为大佛寺,沿用至今。佛寺的主要殿堂包括天王殿、西殿、大雄宝殿、大佛殿、藏殿、隐鹤楼和其他建筑,以及千佛寺和智者塔。此外,还有朱题词、隐岳洞、无限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壁、书“侧墙”题词、古银杏、解绑岩等。附近有南岩寺、任公子垂钓台、华云洞、蝙蝠庵、十里黔西、石屏谷、一线瀑布、天烛、七景。千佛寺,又名千佛岩,是一个天然洞穴;岩壁上有南齐永明三年(485)雕刻的1040多尊佛像。这些佛像只有几英寸高,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它们和大佛一样,是我国早期南方石窟的瑰宝,是研究南朝齐梁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
千佛寺位于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毗邻大佛寺外门。它是除了大佛之外的另一个石窑雕像。因石窟佛像总数超过1000尊,故名千佛寺,俗称千佛岩,佛像确实有1000多尊。据统计,石窑内共有1075尊佛像,最大的为65438尊。千佛寺的前身是高僧于法澜创建的原华寺。它建于公元345-356年。可见,千佛岩造像早于大佛在南方时的南朝造像,南方石窑造像较少。因此,新昌石城山的千佛山极为珍贵。千佛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但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是一座极具研究价值的古代石窟雕塑艺术建筑。放生池位于佛寺外门。佛寺的放生池不仅是普通佛寺的固有建筑,也是新昌佛寺增添风景的妙用。无论香客还是游客,一进外山门,就会被两个清澈的水池吸引。水面倒映着两座青山,四棵绿树,佛教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的岩壁“南无阿弥陀佛”是弘毅大师所写,“放生池”二字是钱思莲所写。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大师赴缅甸采玉,雕了五尊玉佛。光绪15年(1899),慧根大师从缅甸回到普陀山,留下两尊玉佛坐卧,在江湾建了一座玉佛寺供供奉。寺庙被大火烧毁后,于1918 -1928在现址新建了一座寺庙。玉佛寺前有一座照壁。该寺仿宋代建筑,前有天王殿,中有大雄宝殿,后有玉佛楼。玉佛由整块玉石雕刻而成,高1.92m,宽1.34m,两厢有卧佛殿、青铜佛殿、青铜佛殿。卧于佛堂,缅甸小卧佛。96厘米长;另一个来自新加坡的1989缅甸翡翠卧佛长4.6米。玉佛寺是上海著名的寺庙,也是佛教的禅宗道场。游客和朝拜者络绎不绝。位于城市北侧的安源路和江宁路。建于1918,是一座仿宋代的寺庙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和谐,气势宏伟。寺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方丈室),左右有卧佛殿、观音殿、铜佛殿、斋堂,错落有致。初一,十五或佛教传统节日,善男信女,三人住土,此起彼伏。庭院里,香烟缭绕,蜡烛璀璨,城市风光中的著名丛林别有一番韵味。公元1882年,也就是清光绪八年,普陀山慧根大师经过五台,经峨眉到西藏,到印度,拜佛后又经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他雕刻了五尊玉佛,带回普陀山。路过上海,留下了一尊坐佛和一尊卧佛,也就是在江湾镇建了一座寺庙,叫玉佛寺。1918,庙毁于火,新址重修。新寺庙改名为“玉佛寺”。
其他相关性
景区级别:AA
自然景观:保护区,珍稀植物
适合人群:白领、商务人士。
最佳时间:一月,二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旅行方式:参团。
景点类型:历史文化
名寺分布广泛,是游客爱去参观的重点,但游客在参观寺庙时要谨记四大禁忌,以免发生纠纷和不愉快。
第一,避免不当称呼。寺庙里的和尚应该被称为“老师”或“法师”。雍和宫里的僧人都称他为“大师”,避免直呼其名或其他侮辱性称呼。
第二,避免礼仪不当。常见的迎接僧人的方式是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者双手直立于胸前,头略低。不要用握手、拥抱、摸和尚头等不正当的方式。
第三,避免不当言论。与和尚交谈时,不可提及杀生、结婚、吃腥肉等,以免引起和尚的反感。
第四,避免不当行为。参观寺庙时,不要大声喧哗、指路、嘲笑、走动或乱动庙里的东西。特别是禁止触摸和雕刻雕像。如遇佛事活动,应站立不动或悄悄离开。同时也要照顾好孩子,不要因为孩子的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