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堂剧场的建筑有什么独特之处?

平阳会馆戏楼的规模和结构之精美,远远超过湖广会馆和安徽会馆,可以推断为临汾商人所建。湖广会馆和安徽会馆都是由官僚,也就是读书人修建的,所以后来都有了自己的藏书记录。平阳会馆是商人修建的,所以没有文字记载。

平阳会馆现在是北京中草药公司的仓库,里面保存着一块完好的牌匾,上面的文字是“京师多三大宇”。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为戏楼所写,写匾人的题字是“王铎”。

王铎是明清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高官。

如果这块牌匾真的是为平阳殿所写,那么这个剧场的建造日期可以推到1652年前,因为这一年王铎去世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这个剧场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古代剧场。世界上很少有完整的木质框架的古代室内剧场。

平阳会馆的剧场与其他剧场的不同之处在于,观众被三个独立的双层建筑包围,然后在上面扣上一个屋顶,这与北京老会馆的剧场不同,包括原正一寺内现有的剧场。

这些戏楼都是很成熟的建筑,三面一台,但平阳会馆戏楼好像还在发展阶段。

平阳会馆戏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戏台顶部有一个方孔,方孔上有吊场痕迹。

清代,北京的许多剧院都在舞台顶部安装了隧道和起重机,供演员上下,如紫禁城的尹畅亭舞台,漱芳斋舞台,颐和园的李婷亭舞台,德和园舞台和扶南舞台。

但上述戏台都是皇室使用的,难得的是民间经营的戏台、会馆的戏台甚至皇宫都没有发现这种设备,平阳会馆的戏台上就有这种设备。

其次,以上舞台都是室外的,但平阳会馆的舞台是室内的,有演员升降的通道。

从清代的戏路经验来看,每当戏台顶部有演员上下地道时,戏台上就应该有花灯表演,大到无法搭建的戏路。在这一点上,平阳剧场堪比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