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皮饮》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方继生”养脾饮3.1成分3.2用法3.3功效主治3.4用法说明3.5方药溶液3.6临床应用3.7旋律3.8节选4《医疗》卷六真脾饮4.1配方名称4.2成分4.3适应症4.4用法用量真脾饮4.5节选卷五真脾饮5.1配方名称55.5摘录6《郑氏祖传妇科验方》卷5真脾饮6.1处方6.2组成6.3适应症6.4用法用量6.5摘录7《返老还童》卷3真脾饮7.1处方7.2组成7。3适应症7.4施脾音用法用量7.5加减7.6制法7.7节选8参考附件:古籍中的施脾音1拼音shí pí yǐn

《石皮饮》同名方剂约有5个,其中常用的有《济生方》中记载的方剂,由厚朴6克、白术6克、茯苓6克、木香6克、草果6克、大腹皮6克、熟附子6克、木瓜6克、甘草3克、干姜3克、大枣3枚、生姜5枚组成。本品具有温阳健脾、燥湿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水。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3.1“济生方”由厚朴6g、白术6g、茯苓6g、木香6g、草果6g、大腹皮6g、熟附子6g、木瓜6g、甘草3g、干姜3g、大枣3枚、生姜5片组成[1]。

3.2水煎服。

3.3功效主治温阳健脾、祛湿消肿。主治:阳虚水肿。症状包括全身水肿,尤其是腰部以下,胸腹部胀满,乏力,少食,手脚不温,口干舌燥,大便稀溏,小便清亮,舌苔厚腻,脉缓。[1]

3.4注意本方具有较强的温阳行气作用,属于阳水者不宜使用。[1]

3.5方杰方是治疗阴水的代表方,其证属脾虚寒性、阳不化水、水邪。温阳健脾时,脾肾可恢复造水和运水。方剂以干姜、附子为君。其中干姜使中焦健康,健脾壮阳,温经水润。附子辛热,能温肾助阳,肾和杨灿温热,故能化气为水。两味并用,温补脾肾,扶阳抑阴。我用白术和茯苓健脾和中,以利湿利水。木瓜能泻土中木,同时又能祛湿利水,使木不克土,肝和谐;气能化水,气滞必止水,行气必加湿,故方中配伍厚朴,以利润肠,减少逆流;木香调理脾胃气滞;肚子大可以促进利尿消肿;草果味辛、热、燥,长于治湿、抑邪。5药合用,* * *起健脾祛湿、行气导滞的作用,为佐药。用甘草调和各种药物。用法上,加生姜、大枣,益脾中焦。诸药合用,* * *起到温补脾肾,行气利水的作用。[1]

3.6临床应用[1]

1.本方是治疗阴水的代表方。水肿、腹胀、舌淡苔腻、脉迟者,可用本方治疗。

2.加减:对于气短乏力、懒政懒政者,加黄芪、党参补气;小便少、尿胀者加泽泻、茯苓,加强利尿作用;腹胀加陈皮、砂仁;心悸者,加附子剂量,加龙骨、磁石;肝区肿痛,可加入青皮、三棱、莪术;大便稀的人,大肚子要换成大肚皮。

3.现代常用此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3.7养脾灵与木瓜、甘草、木香之歌;草果生姜附厚朴,虚寒阴水效果可嘉。

3.8济生方摘录

4《易辨》卷六真脾饮4.1方明真脾饮

4.2由厚朴(去皮,用姜炮制)、白术、木瓜(去髓)、大腹皮、附子(制)、木香(不用火)、甘草(炒)组成。

4.3适应症:六方健脾饮适用于全身浮肿,无烦渴、自便,或尿稀,虽尿少但不红涩。

4.4石斛饮用法用量为每服4元,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不分时间。

4.5摘自《医疗结界》第6卷

5《痘疹传心录》卷15真脾饮处方5.1真脾饮处方。

5.2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很少使用)、苍术、厚朴、猪苓、泽泻、木通、肉桂、山楂、麦芽。

5.3适应症:《痘疹传心录》第十五方十味饮,用于治疗水肿。

5.4加减哮喘,加桑白皮、莱菔子;头面部肿胀严重者加防风、白芷;腿脚肿了就加韩防身;心火旺盛,加黄连。

5.5摘自《牛痘传播记录》第15卷

6《郑氏传家宝方》卷五《真脾饮方》6.1《真脾饮方》。

6.2厚朴、木瓜、木香、茯苓、白术、干姜、槟榔、草果和甘草的组合物。

6.3适应症《郑氏祖传妇科验方》(卷五)真脾饮主治泄泻、间歇性疼痛、脾虚肿痛。

6.4用法用量石斛饮加生姜水煎服。

6.5摘自《郑氏祖传妇科万金方》第五卷

7《返老还童》卷三路真脾饮7.1方明真脾饮

7.2苍术(米制)、白术(土炒)、厚朴(姜汁炒)、茯苓(带皮)、猪苓、泽泻、香附、砂仁、枳壳(麸炒)、陈皮、木香、大腹皮。

7.3适应症《返老还童》卷三《真脾饮》主治水肿。

7.4“十皮饮”用法用量加邓鑫1丸,水煎,研末,芳香。

7.5加减气短,加紫苏、骨碎补、桑白皮,去白术;发热,炒栀子、黄连、香附;腹泻,加炒芍药,去枳壳;小水闭塞,加木通、滑石,去白术;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去白术;恶寒,手脚冰凉,脉沉细,加小桂;腰肿,加麝香;腰部以下肿胀,加牛膝、黄柏,去香附;胸腹胀满,加莱菔子,去白术。

7.6文件1剂量的制备方法。

7.7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