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王说本草——三月茵陈,清明团茵陈。

又一个春天来了,春去秋来,万物开始变绿,焕发生机。在绵绵春雨中,积蓄了一整个冬天能量的植物,在雨水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江南,无论是挂着千丝万缕挂毯的杨柳,还是枝头摇曳的桃花,都已经开始宣告万物即将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

虽然离清明节还有20天,但是南方特有的清明节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江浙一带,大多是用艾青(野生艾蒿)的嫩苗来做清明节,但有些地区除了艾青,还有和艾青很像的茵陈蒿嫩苗来做清明节。这一期,药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艾草。

中医界有句顺口溜:“三月蒿四月蒿,五月砍柴”。茵陈在春天出生,所以它被命名为陈或茵陈。到了夏天,茵陈蒿变成了蒿属,冬天过后永不枯死,所以又叫茵陈蒿。三月采摘的茵陈味道略苦,但功效极佳。中药房的茵陈都是这个季节收获的。4月份茵陈蒿长成茵陈蒿,是最好的食用时间。

早在东汉末年,华佗就已经发现三月采摘的茵陈蒿可以治疗“瘟黄病”(传染性黄疸型肝炎)。4月份以后,茵陈蒿长成茵陈蒿,有效成分急剧下降,药效也大幅度下降。然后到了五月份,就不能入药了。

茵陈蒿是菊科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在我国也有广泛分布,主要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河岸和海岸附近的湿沙地、路边和低山坡地带。这种植物有浓郁的香味。用嫩叶做成的清明团,清香的叶汁渗入米粉,咸咸的芥菜肉馅和笋丝,真是一种非常好吃又香的美食小吃。早春,茵陈蒿的基生叶种植密集,常呈莲座状,叶的两面呈绢褐色或灰黄色。后期茎下部叶片上的毛脱落,叶片羽状分裂2 ~ 3次,裂片比艾蒿长。当它们长大后,植物中部以上的叶子几乎是狭窄或细长的。夏秋待,开淡黄色头状花序。

茵陈入药的用法在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是中医临床中盲用频率极高的中药。它被称为治疗黄疸的重要药物,基本上会在利胆和治疗肝炎的处方中使用。该药在历代医书中均有深入的研究和记载,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以陈印为主药制成的茵陈蒿汤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方剂。

茵陈味苦、辛,微寒。功效: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治疗黄疸、少尿、湿疮和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作者:江南药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