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华:祛风除湿,清虚热:秦艽的功效与应用

秦艽是秦艽和麻花秦艽的根。它的根盘根错节,故名。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采,加工烘干。生切片。

一、秦艽的功效:

秦艽味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止痛。其特点是升降,即擅长治疗各种痹证,还能解除虚热,尤其治疗骨蒸潮热。

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中风偏瘫、筋腱挛缩、关节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名著摘要:

经典:“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关节痛,利小便。”

《别录》:“治风,久不问。全身上下。”

《药性论》:“有益通便解五黄病,解酒毒,除头风。”

《本草纲目》:“手足麻痹、黄疸、烦渴之症,必治,除阳明之湿热。阳明湿则体痛烦热,热则体热蒸。”

《玉蜀黍药解》:“通经络,祛风湿。治中风、瘫痪、湿筋、骨痛、黄疸。”

《本草纲目》:“除胃热,益肝胆之气,养血强筋。治风寒湿痹,周身拘挛,劳骨蒸,黄疸黄酒中毒,肠风泄泻,口塞牙痛,湿胜于风,有利排便。”

二、秦艽的配伍与应用:

1.用于风湿、关节痛、关节挛缩、手足麻痹。秦艽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长期不管寒热。还具有清热的作用,所以更适用于热痹、关节肿痛。治风湿痹痛,手足无情,常与生地、石膏、羌活、防风、阿莎丽等配伍。,也就是大秦汤。治疗下肢风湿病,可与独活、木瓜、牛膝、伸筋草等配伍。

用于风血燥,筋骨酸痛,常与生地、白芍、当归、防风配伍,即秦艽地黄汤。

治风湿关节痛、急性肢体挛缩,秦艽常与海桐皮同用。两药配伍直达上下,十二经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效果更佳。

秦艽还可用于中风后遗症,药性温和,故有“风湿医学中的润燥剂”之称。用于中风后手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痉挛,升麻、葛根、人参、防风、桂枝、炙甘草等。常合并使用,即秦艽升麻汤。

王昂彦:“风药是润燥剂,粉药是补药。”

《本草纲目》:“治风先治血,血自灭,故治风不论久。胃里湿热,方便,黄疸多。”

2.用于骨蒸潮热。秦艽长于清虚热,是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重要药物。常与鳖甲、柴胡、青蒿、知母、地骨皮等配伍。治骨蒸热,肌肉消瘦,阴虚盗汗,即龙胆鳖甲汤。

用于急性疲劳发热,可配伍柴胡、甘草;治小儿骨蒸潮热,减轻消瘦,可与炙甘草、薄荷同用。

李时珍说:“手足阳明经入药,而入肝胆。阳明湿则手足酸痛,忽冷忽热,热则骨蒸。”

《中国药典》:“可用于骨蒸潮热,亦可除虚热。”

3.用于湿热黄疸。秦艽还有益于湿黄。治疗湿热黄疸,常配伍茵陈、栀子等药物,以增强疗效。

三、秦艽的用法用量:

秦艽常被煎煮,制成丸剂。汤剂用量为几克到十几克。

四、秦艽的应用:

秦艽味苦微寒,能促进大小便,故体虚久痛者,大便过重滑者禁用。

《本草经》:“下半身虚寒者,忍不住小便者,不可服用。”

本草从新:“大便湿滑者不宜用之。”

~

——中医实用笔记20.9.12 pm #中医实用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