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煎

中药汤剂称为中药汤剂。中药煎药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中药煎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容器、水、药、温四个环节。

1.集装箱。陶器是最常见的煎药容器,一般以砂锅为最佳。尽量不要使用金属器皿,防止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使用水。水一定要干净,一般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都可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注意水的质量。煎药前,用适量水均匀浸泡在容器中,用水量以高出药面2厘米为宜。第二次或第三次煎药时加入的水只需与药面齐平即可。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要少,煎的时间要稍长,尽量使药汁浓稠,以免因小儿用药量小而影响疗效。

3.吃药。贝壳类、甲壳类、化石类、矿物类药物要分开煎,其他药物煮沸后再加入一些芳香类药物。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单独熬制,然后和汤一起服用;有些珍贵的细粉药,比如三七,不是熬汤,而是随汤分批服用。将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分别熔化,然后倒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在汤剂中溶化后服用。

4.温度。分为“猛火”和“慢火”。热量的施加和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口感和质地。一般来说,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要用猛火,时间要短。一般用大火煮开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治疗慢性虚弱的进补药物宜文火,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留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