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制药行业的人,普通药物片剂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
制片方法有两种:颗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颗粒压制法应用广泛,颗粒压制法分为湿颗粒法和干颗粒法。前者适用于原料不能直接压片或遇湿、热不反应的片剂。下面重点介绍湿颗粒法。
首先,原料的处理根据配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清洗、杀菌、加工和干燥。
1.适合粉碎的原料:含淀粉较多的原料,如山药、天花粉等。或者含有少量芳香族挥发性成分的原料和一些矿物原料等。,应粉碎成细粉,过5 ~ 6号筛。
2.适合提取方法的原料: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原料,如薄荷、紫苏叶等,可采用单次提取或两次提取。
3.适合煎煮、浓缩成稠膏的原料:纤维较多、质地疏松、粘度较高或质地较硬的原料。一般浸膏片和半浸膏片中的稠膏可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有的也可达1.4。
4.化学药品中主辅料的处理:一些结晶或颗粒状的物质,如大小合适、易溶于水的物质,只要过筛制成均匀的颗粒或干燥后加入适量润滑剂即可压片。一般通过5 ~ 6号筛比较合适。
二、制粒大多数片剂在压片前需要提前制粒,这是由原料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制造颗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其流动性和可压缩性。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少细粉的吸附和所含的空气以减少片剂的松散,避免粉末分层和细粉飞扬。
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制粒方法,主要分为全粉制粒、细粉与稠膏混合制粒、全膏制粒和纯品制粒。其中,全浸膏制粒法是常用的。
1,全浸膏制粒法:有两种方法,即:
(1)直接粉碎干浸膏,过规定的筛制成颗粒。
(2)用浸膏粉制粒。先将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加入润湿剂制成软材和颗粒。这种方法制备的颗粒质量好,但费时费力,成本高。近年来,喷雾干燥法被用于制备提取物颗粒,或者获得提取物的细粉,然后喷雾旋转造粒。这些方法是先进的,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提高片剂质量,减少细菌污染。
由于全浸膏片不含原料细粉,用量少,容易达到卫生标准,特别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片剂。
2.纯品制粒方法:将纯品细粉(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适量稀释剂、崩解剂等混合。,然后加入粘合剂或湿润剂制成软材和颗粒。
片剂颗粒中使用的粘合剂或湿润剂的剂量基于可制成合适软材料的最小剂量原则。如果原料粉细且干燥,粘结剂用量较多,否则较少。
制备好的湿颗粒应及时干燥,含水量应控制在3%~5%范围内。
三、压片机常用的压片机有两种:单冲压片机和旋转式压片机。单冲压片机产量一般为80片/分钟,一般用于新产品试制或小批量生产;压片时是从一侧(从上冲)压,所以压力分布不够均匀,容易出现裂纹,发出噪音。旋转式压片机生产能力大,目前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压片前计算片剂的重量。药片重量的计算:如果药片的数量和重量不确定,先称出颗粒的总重量,然后计算出多少片相当于单份重量,再根据单份重量的颗粒重量确定每次服用的药片数量,进一步计算出每片的重量。如果配方规定了每批原料的片数和每片的重量,所得干颗粒的重量应恰好等于片数和片重的乘积,即干颗粒的总重量(主药加辅料)等于片数乘以片重。如果干颗粒总重量小于片数乘以片重,则应加入淀粉等辅料使之相等。
半提取物片剂的片剂重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片剂重量=(干颗粒重量+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理论片数= [(膏状物固体重量+原粉重量)+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 ÷原药材总重量/每片原药材量= [(药材重量×膏状物总固体含量%+原粉重量)+压片前加入的辅料质量]。
如果已知每片片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则可通过测量颗粒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来确定片剂重量。
片重=每片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以干颗粒计量的主要成分的百分比。
干法制粒是指在没有湿润剂或液体粘合剂的情况下将颗粒压片的方法。干法制粒最大的优点是物料不需要经过润湿加热的过程,可以缩短工时,减少生产设备,特别是对于易受潮受热变质的原料,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原料粉末与合适的辅料混合后,不经制粒直接压片的方法。目前在国外应用广泛,国内已有多个科研生产部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