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等名企在日军侵华期间是如何逃脱的?

同仁堂历经沧桑,其“金字招牌”经久不衰。是因为同仁堂人注重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传统文化美德熔铸到企业的管理中,转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的确,“品质”和“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兴旺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在很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于这个“仁”。无论同仁堂炮制什么药,都要经过炸、蒸、烤、晒、霜,绝不偷工减料。如虎骨酒、“再造丸”等加工后,不立即出售,而是先储存起来,以减少药物的干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在坛子里存放两年,药丸要密封一年。

北京人买药爱同仁堂;外地人去北京观光,也喜欢逛同仁堂的这家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几乎是其入驻的海外九个国家和地区中规模最大的中药店,装修精美,体现了中医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很多顾客表示,“来这里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这些历史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同仁堂作为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结合开设海外门店、展示中医历史、坐诊中医、卖药,通过让消费者直接了解中医,增强消费者对中医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重义、爱民、宽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