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芪枯萎病严重。种植黄芪如何治疗枯萎病?

黄芪是传统中药,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是一种具有益气固表、解毒作用的药物。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有黄芪和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甘肃、吉林等省。黄芪的病害有地上部分的白粉病、褐斑病和锈病,地下部分的纹枯病、紫羽病、白绢病和根腐病。其中白粉病、锈病和紫羽病较为常见,危害较大。

枯萎病的病原体很多。该菌株为白色、浅橄榄色至黄褐色。大分子孢子窄镰状至抛物线状,壁薄,有柄足细胞和顶细胞,生于粘孢子和小孢子基部,多数有5个隔膜。厚垣孢子单生或成对,结节状或串状,偶尔顶生。球形,壁从光滑到粗糙。

菌株为白色、黑色至棕色。大分生孢子弯曲,披针形,纺锤形至镰刀形,顶端细胞楔形和弯曲。厚垣孢子很少,球形,单生或丛生。菌株是白色到浅灰色和蓝色到绿色。小的椭圆形分生孢子,罕见;大孢子生于分生孢子的粘孢子中。孢子弯曲,圆柱形至纺锤形,末端细胞少,喙状,无明显足细胞。厚垣孢子顶生或单生,单生或缠绕,生于菌丝和大孢子上。黄芪上部枝叶变黄,植株枯萎死亡。地下主根的顶端或侧根先发病,然后逐渐向上蔓延。伤根表面粗糙,腐烂如水渍,肉质部分呈红褐色。

严重时整个根系变黑溃烂。很容易从土里拔出来。土壤水分高的时候,根部会长出一层白毛。带菌土壤和幼苗是根腐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害往往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7月以后严重发生,往往导致植株成片死亡。在准备采取防治措施的土地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消毒后播种病苗;化学控制参考白粉病。全面封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选择新作物种植,避免豆类连作,在低洼潮湿地块种植。施肥要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比例要合理搭配。应在发病前或发病早期进行药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