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多少钱一斤?
西汉时为每斤258.24克;到东汉时,为每斤222.73克。
魏晋时期为每斤222.73克;在南七,是每斤334.10克。
梁晨到的时候,也是每斤222.73克;北魏时也是222.73克。
东魏时期增加很多,达到每斤445.46克;北齐时也是每斤445.46克。
北周时为每斤250.66克;隋代达到每斤668.19克。唐代为每斤596.82克;明清时是每斤600克。
《汉书》写道:权贵者:平衡、平等;力量,重量,平衡,所以让力量和万物平等;权、铢、二、金、钧、石也,故谓事平,知轻重也。
从黄铃的重量出发,一杯可盛1200粟,重12铢,其中两为二(24铢为二),16两为斤,30斤为钧,四钧为石。?
扩展数据
现行的121斤(500克,0.5公斤)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当时的温州人江·先生首创。121斤的建议提出后,迅速得到了中央工商局的重视。
65438-0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国多地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衡器综合改革,12台秤被广泛使用。
从“金”概念开始到民国末期,历代的“金”都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就很容易算出“两”的重量,除以16。
百度百科-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