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拼音姓名白头Wēnɡ
英文名白头翁
别名毛骨花、老婆花、老公花。
来源:本品为BGE白头翁的干燥根。)属毛茛科。春秋两季挖掘,去除泥沙,晾干。
性状本品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略扭曲,长6 ~ 20厘米,直径0.5 ~ 2厘米。表面黄褐色或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或沟纹,表皮易脱落,露出黄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痕,根部附近常有烂坑。根的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到鞘叶柄残留。硬而脆,皮黄白色或黄褐色,木质微黄。气微,味微苦。
区别
(1)本品粉末为灰褐色。韧皮纤维呈梭形或纺锤形,长100 ~ 390μ m,直径16 ~ 42μ m,壁木质化。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 ~ 33μ m,基部稍膨大,壁多木质化,部分具螺旋状或双螺旋结构。具边缘孔、网状和螺纹导管,直径为10 ~ 72 μ m
(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65438±0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约6ml,放冷,加入适量丙酮生成沉淀,过滤,迅速取少量沉淀(约5mg),置于试管中,加入65438±0ml乙酸酐使其溶解,沿管壁加入65438±0ml硫酸。
加工去杂、清洗、充分湿润、切片、干燥。
性苦性寒。
经络,胃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道瘙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量:9 ~ 15g。
评论
白头翁(1)是治疗阿米巴痢疾的重要药物,单用大剂量有效。白头翁汤,常用方剂,以本品为主药,配以黄连、黄柏、秦皮制成。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
(2)白头翁的茎、叶、根有不同的作用,有强心作用,也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摘自中国药典
中国白头翁词典
来源《本经》
拼音姓名白头Wēnɡ
别名叶,使(经典),白头公(本草经注)。
来源为毛茛科白头翁的根。春季开花前挖掘,去掉地上的茎干,保留根头上的白毛,清理土壤,晾干。
原来形状
白头翁,又名:另类草(乌普本草)、粉乳草、粉草、白头草(吕燕本草)、老和尚头、老冠花、老阿姨草、毛笔花、鼠尾花、猫爪花、菊花苗、老人花、山棉根。
多年生草本植物,10 ~ 40厘米高,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主根更大。叶根出,丛生,花期较小,果期后较大;叶柄长,基部宽或鞘状;复叶3片,小裂片再裂,裂片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有1 ~ 3条不规则浅裂,上面绿色,疏生白色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花的第一片叶子是开放的,单叶,顶生;花茎连根拔起,高度10cm;总苞由3个小苞片组成,通常3裂,基部愈合。花径3 ~ 4厘米,花被6枚,呈两圈排列,紫色,花瓣,卵圆形长圆形或圆形,长3 ~ 3.5厘米,宽约1.2 ~ 1.5厘米,外有白色被毛;雄蕊多数,约1/2倍于花被,花药基着,黄色;雌蕊众多,花柱丝状,密被白色长毛。瘦果很多,浓密头状,有宿存的花柱和长羽毛。花期为3月至5月。结果期为5-6月。
栖息地分布在山野,贫瘠的山坡和田野。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也有出产。
干根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长6 ~ 15厘米,直径0.5 ~ 1.7厘米。外皮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大部分已经脱落,剩下的容易脱落。无外皮者为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纵向皱纹和斑驳的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口。根的顶端丛生着白毛,茎叶的痕迹被去除。又硬又脆。横切面较平,外部黄白色或黄棕色,木芯淡黄。轻微的呼吸,苦味。最好是条纹长而整齐,外表灰黄色,根部和头部有白毛。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含皂苷9%左右,水解时产生三萜苷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种未知的糖。此外,白头翁素(又名白头翁素)是一种强心毒性,但去根全草具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为翁菱和翁茵。
加工、去杂、清洗、润透、切片、干燥。
性品味
又苦又冷。
1经典:“苦,温,无毒。”
2《不录》:“有毒。”
3《药性论》:“味甘、苦,微毒。”
4高力:“味苦,性寒。”
归经
入大肠、肝、胃经。
1《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说明》:“入心肾经。”
2《本草经》:“始于阳明经血。”
3《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能指示
清热凉血解毒。治疗热毒血痢、温热疟疾、寒热、鼻衄、血痔。
1经典:“主治:热疟易寒热,脘腹痞结,气滞,活血止痛,金疮。”
2《别录》:“主治鼻衄。”
3陶弘景:“治毒痢。”
4《药性论》:“赤毒止腹痛,赤痢,治牙痛,主治瘤疖。”“都是关节疼。”
5《日华子本草》:“治诸风气而暖腰膝,明目消冗。子:作用同上。”
6《伤寒精要》:“适用于热毒痢疾、紫血者。”
7《本草纲目》:“凉血化瘀,燥湿解毒。”
8《本草纲目》:“治秃顶、瘰疬、疝气、血痔、偏斜、明目、除疣。”
9《纲要补遗》:“除肠脏,消滞。”
x《现代实用中医》:“治咽肿。”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0.5 ~ 1两);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捣固。
注意
避免因虚寒而腹泻。
1药性理论:“海豚真有用。”
2《日华子本草》:“好酒。”
3《本草经》:“郁于小腹而不愿食者,小腹下谷不融。腹泻是因为虚寒湿,而不是湿毒。”
4《本草从新》:“血中无热者,宜忌之。”
附加处方
1治热痢: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上四味,用七升水,煮两升,把我弄走。拿一升保暖的衣服,越拿越多。(《金匮要略》白头翁汤)
2.治息痢,日夜,腹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将白头翁放入铁瓶使其发红),干姜一两(爆裂,锉平),东莨菪碱半升(水去浮者,煮之以萌,曝之以干,炒之以黄黑),明矾二两(烧之以尽汁)。最后的药捣成粉,面糊和药丸放在醋里煮,有梧桐树那么大。每次饭前用粥送服十粒药丸。(“盛慧芳”白头翁丸)
3.治疗妇女感冒、疲劳、腹泻、产后白带:白头翁(去芦头)、艾叶(微炒)。前两味为末,米醋一升,药吃了一半。先煎,剩下的药再加。每次30粒,用梧桐子丸冲服。吃之前,把饭喝了。(《生肌宗录》白头翁丸)
4.治疗产后功能减退: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侧柏皮。上六味用七升水,煮两升半,使内胶消除。拿三件不同温度的衣服。(《金匮要略》白头翁甘草阿胶汤)
5治小儿热毒泄泻如鱼脑:白头翁两半,黄连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片(微炒锉)。吃最后一颗药,捣成粉,每次一块钱一小杯水,煎到五分钟,放我走。不量时间的时候,量一下孩子的大小,加减一下。(“盛慧芳”白头翁粉)
6治温热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用水煎服。(《本草言》)
7外痔肿痛的治疗:白头翁根部涂抹。(《健康的简易处方》)
8治瘰疬寒热:白头翁、当归尾、牡丹皮、半夏。炒到最后。每次服用三钱和调整白汤。(《本草言》)
9治小阴滞: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烂,随病敷之,隔夜当疮,二十天痊愈。(《素描》)
临床应用
1治疗原虫痢疾
成人每日用白头翁15 ~ 30g,水煎3次,7天为一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g,煎成100 ml药液留置* *,每日1次。据23例观察,服药后排便次数及红白色粘液明显减少。阿米巴平均粪便镜检转阴时间为65438±0.4天。直肠检查显示溃疡愈合快,所有病例平均7天治愈。另外,据报道白头翁汤10例有效,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9天,最短1天,平均2天。此外,白头翁组织提取物也可肌肉注射,每日1次,初始剂量2 ml,以后每次增加0.5 ml至3.5ml;症状消失后继续注射5 ~ 10次,之后减为每周1 ~ 2次,持续3个月。重、慢性病例用白头翁组织提取液5 ~ 8 ml加生理盐水60 ml直肠灌注,每日65438±0次。治疗23例,治愈19例,好转4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4.4天,大便转阴平均时间为6.1天。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单味白头翁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系统观察似乎很少。据报道用改良白头翁汤(白头翁6元,黄柏3-6元,秦皮2-3元,木香1元,陈皮400 ml,一剂200 ml)治疗急性菌痢或慢性菌痢急性发作123例。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8%,与对照组(用磺胺嘧啶治疗)的76%相似。如果根据肠道病变的不同观察疗效,卡他型疗效更高,治愈率为95%,糜烂型治愈率为75%,溃疡型治愈率为56.7%。糜烂性溃疡型疗程为7 ~ 15天,同时加10%绿茶汤保持。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平均退热时间为2.01天,腹痛、尿急和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为6.9天,反复用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为10.02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10.1天,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9.4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4天。
3淋巴结核的治疗
取白头翁五两,洗净切寸段,用2斤白酒浸泡,封于坛中,加水煎煮数次,取出放于地上阴凉处2-3天,然后开坛,取出,将酒装瓶密封备用。早晚吃1小时后服用1次,每次喝1 ~ 2杯。一般1 ~ 2个月为一个疗程。适用于瘰疬溃烂后脓水,长期停滞者。10余例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