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字?

汉字

中国汉字的历史是几千年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现代字和中国现代字。[1]

中文名

汉字

外国名字

中国的

属于领域

人文科学

科目

历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

起源

图画

快的

航行

古文字遗址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没有任何文字像汉字一样经久不衰。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1]

源流

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法契约说”等多种说法。古籍也普遍记载了创造汉字的黄帝史官仓颉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一个系统的书写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如果仓颉真的存在,他也应该是作者之一,文本组织者或出版商。

最早的雕刻符号是在8000多年前[2]

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界发布了一系列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有关汉字起源的出土资料。这些材料主要指原始社会晚期和历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雕刻或绘画符号,也包括少量刻在甲骨文、玉器、石器等上的符号。可以说,它们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通过对全国19考古文化的100多个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雕刻符号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比较,认为我国最早的雕刻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2]

发展

大约一个世纪前,中国安阳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的殷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按照我国古代文献学家的看法,甲骨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文字”。它比较复杂,发现了3000多个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等,还可以形成170多个词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绝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级阶段,它一定是在它之前发展了很久。[3][4]

一个国家的书面语言表达和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书面语言因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传承,民族和民族文化也因书面语言的传承而延续和发展。

从甲骨文开始,汉字发展了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随着中国历史的演变,它们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中国大陆通常使用规范的简化字,而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则流行繁体字。[1]

几千年的积淀,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汉字文化。甲骨文的出现比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晚了约2000年,但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流传使用的文言文字。并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包含30多种语言的汉字文化圈。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华人广泛使用。汉字是当今世界各种书写体系中独特的表意文字。从年代上来说恐怕有四五千年了,因为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书写体系了。[1]

古文字遗址

贾湖版画

80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版画(距今9000-7800年),称为贾湖版画。有学者认为只是刻字,也有学者认为是写字。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对贾湖碑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贾湖碑刻为汉字起源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家葛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5]

张中柱和李学勤教授合著的《中国河南贾湖公元前七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使用》一文在英国《古代》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媒体的关注,感兴趣的外国学者也在《科学》网站上进行了讨论。蔡、张居忠《中华文明的灿烂曙光》解析——兼论贾湖在舞阳发现的卦象字[1]:贾湖21铭文中,公认的11字属于反映易学中李立、坤形象的卦象字。[5][6]

双墩雕刻

7000多年前,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个雕刻符号,丰富多样。就国内外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而言,非常罕见,令人惊叹。符号的种类和丰富程度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无法比拟的。双墩刻字的作用可分为表意、盖章、计数三类。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10,3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齐聚蚌埠,共同探讨“蚌埠双墩遗址雕刻符号与早期文明起源”。与会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双墩刻字反映了早期双墩先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的来源之一。[7]

半坡陶器符号

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所属的陶罐口边缘上的二三十种雕刻符号,即半坡陶符号,被于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有些是数字。[7]

青盾刻字

江苏青墩遗址,属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有5000年前的数字铭文。在青墩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中,最神秘的是古人在青墩麋鹿角上留下的雕刻符号。[8]

在青墩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除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麋鹿角化石,其中不少还带有古人刻画的符号。因为考古发掘报告迟至1983发表在《考古学杂志》上,考古学家在写报告时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些表征符号,只是发表了一下。谁知考古发掘报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易学、数学、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许多人认为神秘的描绘符号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早2000多年。海南大学数学教授吉梗先生首先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最古老的数字。中国易学研究会会长张先生将这些符号与《安州六书》上的异文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易卦起源的最初符号。专门从事易经研究的孙振声先生在《易经概论》一书中特别指出:“近年来,易经研究有两项考古成果,即原始卦爻辞的认定和马王堆帛书《易经》的发掘。在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和鹿角、殷墟甲骨、周元甲骨、西周青铜器、湖北江陵天星观处竹简上,有一种由六个数字组成的符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无法辨认的“怪字”...张先生指出这些符号是占卜的原始形式.."[9

因此,在1987年山东济南召开的《周易》国际研讨会上,许多论文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青墩遗址的这一重要发现,因此青墩麋鹿角的雕刻被许多专家学者公认为易学起源的最初标志...

乔庄墓碑雕刻

乔庄芬克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乔庄墓遗址属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浙江乔庄墓遗址的铭文距今5000多年。这些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历史向前推进了65,438+0,000多年。对乔庄墓地的研究表明,当时的祖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文明水平,需要以某种方式进行交流,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描绘符号。[10]

骨雕纸

甲骨文是指刻在动物骨头上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见于山东(赤峰、关中等地),是中国最早可识别的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为“骨雕”,确定雕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通俗文字。2010结束以来,著名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在贤成功地对甲骨卜辞进行了系统的破译,从文字的来源、结构等方面全面论述了甲骨卜辞与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11]

陶寺朱温

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据放射性碳测年和校正,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900年。1984年,考古学家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扁壶的碎片。残片周围的胡茬被涂成红色,残片上有两个大字,其中一个是“文”,另一个字被专家多方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信息中心主任朱乃成说,朱文淑比甲骨文早1500年。[12]

考古学家苏曾评价说:“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的‘国方’时代阶段,而且确立了当时在的中心地位,相当于古代历史上的尧舜时代,也就是先秦史籍中最早的‘中国’,奠定了中国的基础。”翼城县位于襄汾县的东南部,是传奇人物汤涛唐尧的后裔。[12]

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书写系统。

大约一个世纪前,中国安阳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的殷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按照我国古代文献学家的看法,甲骨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文字”。已经很复杂了,找到了3000多个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等,还可以形成1.7个词以上的叙事。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绝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级阶段,它一定是在它之前发展了很久。[13]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郭子健王得了重病,他到处求医问药。他偶然发现了一个刻有药材文字的龟甲,认为这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于是派人到这里寻找。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的农民捡来的,卖给了中药店。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是古字。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引起了轰动。从那以后,甲骨文受到了很多东西的影响。甲骨文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它是在商代刻在龟甲或动物骨头上的。这些文字主要用于预测好运或厄运。在占卜的过程中,先用火烧龟甲,龟甲上出现了裂纹。商代的人根据裂缝预测吉凶,并将占卜和结果记录在龟甲上。这些刻在龟甲或动物骨头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14]

纠正错误

参考数据

[1]世界长寿。网易[引用日期2015-12-09]

【2】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12-09]

[3]正文的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5-12-09]

我猜你在乎

百度字符识别OCR——各种场景下的文字检测识别服务

Cloud.baidu.com广告

带拼音的字体下载_用户推荐下载

Srf.baidu.com广告

“阿里巴巴”中文好字进厂家货源,超低批发价!

1688.com广告

搜索发现

中国文字的演变

汉字

语言文字网普通话报名

特性

分手后如何复合

历史上百家争鸣

历史从未如此多姿多彩。

你知道所有这些少数民族语言吗?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回族和满族语言除外)外,有29个民族有与本民族语言一致的文字,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