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剂(补膏药)的配方与熬制

1,辩证分析,治疗原则

这部分内容俗称“脉案”。要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发挥。

2.药方

膏方和滋补药要以补为主,这样既能“补虚”,又能“治病”比如一个哮喘患者,肺肾两虚兼脾虚,肺虚兼痰瘀。但根据组方原则,补肾益气、益肺健脾的药物如党参、黄芪、五味子、淫羊藿、补骨脂等应放在主位,宣肺化痰平喘的药物如麻黄、射干、紫菀、款冬花、杏仁、紫苏等应放在宾位。同时要注意及时补方,切忌“补”。

因此,在使用滋补药物时,应适当选择砂仁、陈皮、佛手等助运之品。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一味地补充,往往会使一些脾胃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服用药膏后,出现胃饱、食欲不振的情况,从而停止服用药膏,半途而废。

处方药的味数一般为20~30味,是汤剂的2 ~ 3倍。每味药的用量一般可控制在65,438+000,200克,如党参、黄芪、当归、白芍为65,438+000 ~ 65,438+050克。如铁屑、磁铁、牡蛎、石决明等。,用量较大,300克左右即可;砂仁用量较小,一般50克左右即可。所以以此估算,一料药膏的常用剂量约为3000克,或相当于20 30片汤剂。有些药物,如含绒毛的旋覆花、蒲黄粉状药物、蚕沙等,稍煎后会变成糊状。这类药还是要煎的。但煎药中需要先煎或后服的药物,并不总是要求按照药膏中的一般常规来做。因为药膏需要三次煎药,时间比较长,先煎还是后煎意义不大。若用人参、鹿茸等名贵药物,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以免浪费。浓汁宜文火煎制,收膏时洗入汁液,或人参、鹿茸研成细粉,收膏时拌入膏体。这样可以充分提高疗效。

3.煎药方法和服用方法

第一步,蜂蜜提炼:

蜂蜜提炼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蜂蜜中和,去除偏见;第二,去除杂质和水分,提高品质,便于储存。方法:将锅中的蜂蜜融化,煮沸去除上面的浮沫。水快开的时候会冒泡,蜂蜜就老红了。这时候加一点水,烧开后倒掉,过滤掉杂质备用。一般一斤蜂蜜就有区别了。

第二步,熬膏:

将药物捣碎,用水浸泡一夜,然后反复煎煮,直到药物的味道很淡,然后将每次的煎煮液放在一处,静置,反复过滤除去杂质。

然后将药汁放入锅中,用武火煮沸浓缩,随时去除浮沫。当药汁变稠时,改为小火避免煮沸,煮沸至纸上一滴药无渗水,称为清膏。

如果配方中有胶,此时加入清膏。胶(糊)类:有肉胶和素糊。肉胶,如驴皮胶、龟板胶、龟板胶、龟板胶、牛鞭膏、夏添胶等。金樱子、桑葚霜、枇杷叶霜等素食霜。肉胶可以用250 ~ 500g的黄酒(绍兴酒,俗称老酒)炖,因为肉胶多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东西,吃起来又腥又粘,用酒浸泡后很难溶解腥味,有助于运输。

如果有贵的粉末吃药,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加入,搅拌均匀。

根据口味,加入适量上一步煮好的蜂蜜。如果不用稠的,也可以用适量的糖,在锅里炒一下,加一点水或预留的药汁使之变稀,滤去杂质,然后与之加入流浸膏,用文火浓缩,煮沸至能滴成珠状。

以上糖类总量可控制在500g左右,胶质总量可控制在150 ~ 200g。可根据需要选择糖或树胶成分,如阴虚血虚者可选择阿胶、龟板胶;阳虚者可选择鹿角胶;阴虚杨灿者选用桂露二仙膏;便秘可以选择蜂蜜;糖尿病可以免糖;肝病不需要泡黄酒。总之食材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服务方式:

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汤匙,或每天早晚空腹服用一汤匙,用开水冲服。如果处方使用熟地黄等药物,且配料用量较大,则膏体过稠粘稠,难以融化,宜水蒸后服用。并嘱咐:如果你感冒、发烧、腹泻等。,你应该停止服用。在服用药膏和滋补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萝卜和喝茶。如果是阳虚寒凉,忌寒凉饮食;如果阴虚火旺,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哮喘患者,忌虾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