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中药用什么锅最好?不锈钢锅可以用来煮中药吗?
1,不同条件煎煮
换个烹饪方法,换个器皿,换个煮药,结果肯定不一样。
(1)同等条件下,小功率烧开的水比大功率烧开的水和泡茶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渗透。(注:在体内,不是在口腔、喉咙和舌头,而是在体内之后)
(2)在同等条件下,木炭燃烧的水比电磁炉燃烧的水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渗透。
(3)同等条件下,用陶瓷锅煮的水比用不锈钢锅煮的水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渗透。
(4)在相同条件下,用重储备碳燃烧的水比用普通碳燃烧的水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和渗透。
(5)在同等条件下,在备用炭上铺一层橄榄炭,比仅用备用炭烧出来的水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渗透。
(6)在同等条件下,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更容易在体内流走、融化和渗透。
(7)相同条件下,各种矿泉水的感受不同。(我说的不是味道,是身体感觉。)千岛湖的源头农夫山泉最平和,最容易流走、融化、渗透。
2.如何选择容器
最好的煎药容器是陶瓷、砂锅,其次是不锈钢锅、搪瓷锅、耐高温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煎出的中药成分发生反应。铁锅、铜锅、铝锅一定要避免,因为这些元素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预处理步骤
第一步:煎煮前先“看”中药质量,如有虫蛀、霉变等问题及时处理;二是查有没有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中药。如果有,要分开放置,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将从药房取回的中药饮片用适量的水“浸泡”20 ~ 30分钟。轻中药和重中药的浸泡时间,温度高的时候要短,温度低的时候要长。目的是使中药湿润、柔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
4.煎煮的具体步骤
(1)开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禁止使用反复烧开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经验加水在药面以上3 ~ 5cm;理论计算是以每1g中药加10mL水,总水量的70%用于第一次煎药,剩下的30%用于第二次煎药。
(3)用火煮沸:一般应遵循“先用火后煨”的原则,即煮沸前用火使水快速沸腾,煮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以煮沸后计算。一般第一次煎药10 ~ 15 min,第二次煎药10 min。滋补药物先熬30-40分钟,再熬25-30 ~ 40分钟。之所以要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的高温煎煮会破坏植物细胞,增加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而且长期煎药有危险。
(6)煎煮次数:一般2 ~ 3次即可煎出80% ~ 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汤剂,每次煎煮混合分几次服用。
5、特殊情况的处理
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有些药物要采用先煎后煎、分煎、分融、分煎等特殊方法处理。很多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会把需要特殊治疗的中药和群药一起煎服,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1)初煎:是指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不溶性成分尽可能多地被煎煮。一般需要先煎的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10 ~ 20min,再与其他浸泡过的中药一起煎。这些中药是:①龟甲、龟甲等动物骨头;(2)石膏等矿物质;③某些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煎煮后:是为了缩短中药煎煮时间,减少长时间煎煮造成的有效成分损失。常规操作如下:其余各组药物煮沸后,用文火煎15-20min,再加入后面需要煎的中药,煎5-10min。这些中药是:①砂仁等芳香中药;②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煎服:将中药放入棉袋中,与其他组药一起煎服。这些中药包括:①含淀粉、粘液较多的中草药,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锅底沸腾;2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掉落的绒毛刺激喉咙。
(4)溶化:将胶质中药加入熬制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汤汁稠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煮或舔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分煎:将人参、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分别放在合适的容器中煎煮取汁,药渣与其他组药同煎,以减少组煎时其他药渣对名贵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6)总之,只有在开药后,中医告诉患者严格按照中药汤剂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医药更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