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概况

。教研室成员依次为:崔其坤、关、、陈荣喜、徐书健、赵、赵、、、王润秋、、黄宏、吴丽玲、邓锡禄、徐远帆、王红军。

1995教研室完全并入音乐研究所,罗小平任所长;副主任:周光平、何平;党支部书记为:王波;秘书:王洪军、陈红。除了研究所原有成员(赵、、罗德载、陈安华)外,还陆续增加了闫小玉、潘兰(2000年调入)、刘大建、、周开谟等教师。院内的老师还承担着全院的历史理论公开课* * *课。

从65438年到0998年,音乐系从研究所中分离出来,从此独立成立。主要人员几乎都来自原来的乐理教研室,后来又补充了新一代的青年教师(都是大师)。首任院长:何平(2004年7月调任);部门秘书:陈红。2004年7月,邓锡禄继任,副主任职称;2005年9月,邢竹香成为党支部书记。有四个研究室:1。音乐史教研室;2.国家音乐教研室;3.技术理论教研室;4.哲学-文学教研室。现有教职工29人:赵、、邢竹香、、吴丽玲、、邓喜禄、闫晓宇、刘大建、周开模、王、、、邹宏明、尚虹、王丽丽、张军、陈红、艾福华、雷晃。谢老师于2007年9月调到现代音乐系。音乐系作为广东高校的著名专业,在广东省音乐教育机构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术水平、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1.学科结构

目前,音乐系开设的主要课程已经涵盖了音乐学的所有基础学科,包括:历史音乐学(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戏曲与民间艺术、音乐人类学、音乐形态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诠释学等学科。

2.教职工

(1)人员结构

年龄结构:26名教职工中,60岁以上的有3人;50岁以上5人;40岁以上5人;30岁以上8人;3 30岁以下。

职称结构:8名教授/研究员;副教授5名;7名讲师/研究助理;6名助教。1博士生导师;8名研究生导师。

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12;本科学历12。

学制:星海音乐学院6人;3来自中央音乐学院;2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1;中山大学1;上海音乐学院1;香港中文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1;武汉音乐学院3,Xi安音乐学院1;华南师范大学1。

以上人员均在我院常规编制内,此外还有两位外聘教授:卓(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博士);费(广东现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2)学科带头人和讲师的表现

从专业要求来看,这些人员配备几乎涵盖了本专业的所有主要学科。同时,这些专业人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并表现出丰富而显著的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学术地位。

多学科和跨学科

赵教授是我国著名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哲学、美学、数学、音乐美学、音乐形态学、法学和民族音乐学。历任: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国民族音乐学学会理事等国家级学会重要职务。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音乐美学

在全国专业音乐院校范围内,音乐美学是一门专业课。继中央音乐学院之后,我院先后由罗小平教授于1984开办。到现在已经20年了,这也说明这个学科在我们学院已经研究了20多年了。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罗小平教授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专业核心期刊和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8部。此外,王、教授和邓锡禄副教授后来也加入了这一研究领域。其中,王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凭借其在哲学方面的专长,进一步加强了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实力,也为本学科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近年来,他注重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音乐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学术观点,并在核心期刊上连续发表论文,迅速引起了音乐美学界的关注。

人种音乐学

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尤其是岭南音乐研究领域,本专业具有很强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实力。首先,赵教授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探讨民族和声理论。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致力于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学科,并在国内许多专业学院授课。

40多年来,陈天国研究员一直从事潮音乐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其个人研究资料在国内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在充分材料的基础上,他进行了各种分类研究,出版了十几本研究专著,成为国内该领域无与伦比的专家。他还从泰国追回了失传已久的广府板佛音乐,为挽救中国传统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丽丽老师从本科到研究生连续8年对江西民间音乐和民间戏曲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完成了硕士论文《江西戏曲双向高音唱腔音乐比较及来源分析》,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专著1部。

音乐人类学

周开谟研究员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自1985在上音上毕教音乐学课程以来,20多年来,共发表专著3部,合著3部,论文数十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早年研究云南音乐和中国传统礼乐,近九年致力于岭南音乐研究:1998承担并完成省课题“客家音乐文化研究”;1999作为当时的研究部主任,提出了我院岭南音乐文化陈列馆和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思路,并组织了陈列馆第一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我院得以顺利建馆。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该展厅的基础上,设计了省重点项目“当代高校岭南传统音乐资源的转化”,获得省高教厅批准。2006年继续争取到香港民族音乐学家曹本业教授个人收藏资料2000余件(部)的捐赠,丰富了馆藏的基本建设。近日,个人陆续发表并完成了近30万字的《广东排瑶礼音研究》,在传统的三种音乐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岭南音乐研究成果的新领域。这一成果,结合对音乐人类学宏观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对我院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音乐心理学

该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国内一度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86,罗小平和黄宏教授就曾出版过专著《音乐心理学》,后又出版了译著《外国音乐心理学文集》。其中《音乐心理学》作为教材被国内其他专业教育机构采用,多次再版。最近,该书应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邀请进行了修改和再版。2003年,他们与其他同事合作出版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一书。此外,两位教授还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相关论文。目前已有两位教授当选中国音乐心理学会副会长、理事。

其中,黄宏教授20年来一直注重调查和实验,走访了10多所大学、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建立了一系列相对固定的研究和实验场所。这不仅为个人研究,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场所。最近学院成立了音乐心理学实验室。此外,刚到本系的硕士研究生张卓,近年来致力于音乐的时间心理学研究,完成了一篇高水平的硕士毕业论文《影响音乐听觉时间距离判断的主客观因素》,引起了音乐心理学领域同仁的关注。

西方音乐史

这也是我们专业比较成熟的研究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院一直由资深学者从事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如关教授长期致力于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的专题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以及相关专著和译著。20世纪80年代末,黄宏教授和徐书坚教授加入,90年代末,邓锡禄教授和周光平教授加入。围绕这门学科的教学,他们先后增设了交响音乐体裁与名著、西方歌剧、20世纪西方音乐等配套课程。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此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各种研究文本的收集。除图书馆外,他们还收藏了4000多张唱片和2000多份影像资料,涵盖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末西方音乐文化史上所有重要流派的经典作品。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关于西方艺术和文化史的书籍。黄、邓均当选为中国“西洋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音乐史

近年来,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得到加强,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引进,使该学科在我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古代史领域,除了原来的吴丽玲、刘大坚、等老师外,最近又有吴加入。五年来,吴一直致力于《九宫图》的研究,并完成了一篇40万字的博士论文。

科学发声与嗓音保健

十年来,彭丽嘉老师致力于科学发声与嗓音保健的研究,出版了《发声与嗓音保健常识》、《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等专著。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重视和肯定,近年来被邀请到全国几十所高校举办讲座或开设系列课程。

研究基地和研究项目

就音乐学而言,我们还建立了以岭南音乐为主的研究基地。基地主要依托我院编制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同时也从院外聘请一些专家。目前承担以下研究项目:1。冼星海研究;2.岭南音乐研究。

冼星海研究常设机构设在沙河校区冼星海纪念馆,岭南音乐研究设在沙河校区岭南音乐博物馆。

关于岭南音乐研究,我们一直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包括:1。广东音乐研究,为此我们还成立了“余其伟广东音乐研究中心”。2.客家山歌与中国音乐研究。3.潮州音乐研究。我们还邀请了民乐系的专家参与上述研究,使得这项研究非常有力。

此外,在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上,我们还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合作,研究领域正在向音乐疗法拓展。

此外,我们还承担了全国高中美术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包括四个模块,即:1。音乐的情感表达(待完成出版);2.生活中的音乐;3.音乐和文化;4.音乐与科学(与广州大学音乐学院合作)。

3.学生身份

目前本系学生分为四个年级,共97人,其中2004级21人;2005年20人;2006年19人;2007年34人;延长学制3人。三年来,每年报考该系的学生约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