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吗?
端午节的荣誉地位?:
端午节是中国非常流行的盛大节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这一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纪念屈原?这一理论源于南朝梁代武君的《续齐之和》和南朝《荆楚纪年》。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他们有了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似乎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盛传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另一个意义是伍子胥逝世纪念日。著名的楚国人伍子胥和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到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在五战中进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杀父仇人报仇。吴王何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吴军士气高涨,被越国打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吴被越国屠杀,被越国收买。他被谗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给了他一把剑,子虚死了。子胥,忠臣,视死如归。临死前对邻居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军进城灭吴。”夫差听了大怒,于五月五日把子胥的尸体用皮子包起来扔到河里。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习俗:
划龙舟?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比赛前,通常先祭祀曲子庙。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衣,扶老携幼,抬着龙头,先去曲子庙祭拜,献上粽子、馒头、饮料等祭奠屈原的遗像。然后,牧师在“头龙”的头上绑上一条红绸子,“头龙”就把龙头抬到河边洗澡。洗完后,把龙头放在船头,然后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粽子是香的,香的厨房。艾叶清香扑鼻。桃枝插在栅里,出门便见麦黄。”这里阳光明媚,那里阳光明媚,到处阳光明媚。这是一首描述古代端午节的流行歌谣。一般来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相同的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吃粽子在整个中国都是一样的。?
挂艾菖蒲?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艾蒿又名艾叶、艾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中加入白蒿,性温,味苦,能祛寒湿。蒲,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开窍、杀菌的作用。端午节之际,中国南方家家户户都是用菖蒲、艾叶、石榴花、大蒜、龙船花做成的,称为艾人。把艾叶挂在大厅里,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切成老虎的形状,贴在上面,叫做艾虎,是女人们佩戴用来辟邪的。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上,可以散发香味,驱除飞虫,净化污浊的空气,或者在室内焚烧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芜菁等中草药,可以驱除蛇虫,也是消毒空气的好办法。这种习俗在我国各地都很普遍。“杏黄,医生忙”是指端午期间,由于夏季来临,天气越来越湿热,容易发生很多疾病。因此,端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是劝人讲卫生、驱除瘟疫、消灭害虫的日子。?
戴香包?当端午节来临时,佩戴香包和钱包是很流行的。孩子佩戴香囊,既有避邪驱疫之意,又有点缀头部之风。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再用五色丝线系成一绳,做成各种形状的细绳,五彩精致,美丽芳香,还能预防一些传染病。节日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乖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布料、缎子等材料,绣成不同形状的荷包,送给亲朋好友,佩戴。?
喝雄黄酒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非常流行。俗话说“喝了雄黄酒,百病皆消”。雄黄是一种矿物,俗称“鸡冠石”,主要由硫化砷组成,含有水银,有毒。常见的雄黄酒是在白酒或自制黄酒中加入少量雄黄调制而成,没有纯饮。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中药也用于治疗皮肤病。在古代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时候,用雄黄浸泡可以解毒止痒。对于未满饮酒年龄的儿童,大人将雄黄酒涂抹在额头、耳朵、耳朵、手、脚、心脏等部位,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一首古诗说,“唯有小时候念念不忘,捧着艾茂普的额头称王。”它的意思是,在端午节,孩子们拿艾叶,穿上菖蒲,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下“王”字,以辟邪防疫。在墙角、床底等地方洒上雄黄酒,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外用雄黄酒尚可,但饮用有害,必须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