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有研究牛虻繁殖的地方吗?
1.养殖设施。
1.繁殖棚。养殖棚可以是竹制的,也可以是钢架的,面积宜大不宜小。一般长10 ~ 12米,宽5 ~ 6米,高3米。棚顶和四周用尼龙纱布严密封闭,纱布的网眼大小以苍蝇飞不出去为准。在棚的黑暗面开一扇门,让繁殖者进出。在棚内的中上部或两侧设置若干餐桌,餐具可以是菜碟,也可以切开两侧的竹筒,在棚内放置若干花盆,有些花盆可以种植稗草,保持水淹没盆土2-3厘米,供成虫产卵;另一部分可种植九里香、飞机草或其他小灌木供成虫栖息。棚中央留一个2 ~ 3平方米的长方形小水池,池内种稗草或水稻。幼虫和成虫可以在同一个棚里饲养。
2.幼虫培养设备。有两种培养方式:瓶培养和池塘培养。瓶子保养:可以使用各种广口瓶,如罐装瓶、饮料瓶等。饲养前用清水洗净瓶子,用干净湿润的河沙灌满2 ~ 3厘米,每瓶放1幼虫。
池塘养殖:选择养殖棚附近的地方修建养殖池,面积25 ~ 30平方米,长方形或正方形,高60 ~ 80厘米。池内四周堆积着40厘米厚、富含腐殖质的东西,并向池中心倾斜。杂草种子也可以混合在池土中。水池中央设置1 ~ 2平米的水池。池内水深10 cm,池内土壤中投放大量蚯蚓,供幼虫捕食。在成虫出现之前,整个池塘必须用纱布覆盖。
二、饲料准备。在投喂的情况下,成年人的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的血液,如猪血、牛血、鸡血、鸭血,还有蜂蜜、牛奶汁、果汁等。每100毫升动物血液应加入1克柠檬酸钠或20毫升肝素,以防止血液凝固。幼虫饲料主要包括蚯蚓和各种昆虫如黄粉虫、土鳖虫、外来虫、蛾幼虫、蝇蛆、甲虫以及动物的肉和内脏。
第三,饲养管理。
1.幼虫。刚孵出的幼虫非常小。如果是培养瓶,建议用湿刷尖将幼虫移入培养瓶,每瓶放1。如果幼虫中途死亡,要及时补救。池塘中饲养的幼体,直接倒入养殖池塘的水中,就可以自己进食。人工养殖一般用猪和牛的肺,蚯蚓,蝇蛆做饲料。瓶养的幼虫幼时要少吃,少放食物进去。每次喂黄豆粒大小的猪肺或牛肺就够了。喂食蛆虫时,宜用镊子将蛆虫的头部捏碎,以方便幼虫取食。随着幼体的生长,饲料粒度可以增大。饲料直接放在河沙上,培养瓶每2 ~ 3天更换清洗1次,保持瓶内干净卫生。幼虫因为食量少,排泄物少,4 ~ 5天就能清理瓶子1次。清洗培养瓶时,首先向瓶中注入清水,摇动培养瓶。此时幼虫浮在水中,用镊子将幼虫取出,放入另一个盛有浅水的盆或瓶中。然后,将培养瓶中的污水倒出,如此反复2-3次。然后,将幼虫放回,并添加新鲜饲料。
池塘里养的幼虫不用喂饲料,因为池塘里堆的腐殖土里有大量蚯蚓供它们取食。在投喂过程中,只需保持养殖瓶中河沙的含水量在20% ~ 30%或瓶底遇水,不使水淹没河沙,否则幼体就会逃逸。8龄后,老熟幼虫因虫体增大而干瘪,一般停止取食,此时应停止取食。65438+10月后,气温下降,幼虫陆续进入冬眠。越冬后需要继续取食,直至成熟化蛹。越冬期和化蛹期,瓶内河沙要保持湿润;池塘的水保持在10厘米的深度。羽化前,应将未放入繁殖棚的幼虫移入棚内。池塘被纱布覆盖,以防止羽化的成虫逃跑。
2.成年人。成虫可以在野外诱捕,也可以自己培育。每立方米养殖空间可饲养1000只成虫,雌雄比为1: 1。饲料喂养能为动物提供血液和蜂蜜,每1000只动物20 ~ 30ml。饲料应放在饲料盘中。最好用还没长毛的乳兔喂牛虻,或者每天下午把牛牵进棚里,让大人们咬1小时,然后用蜂蜜、牛奶等喂牛虻。,有利于成虫多产卵。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卵块要及时剪掉,防止寄生蝇寄生在卵块上。
3.排卵管理。牛虻的卵期很短,仅5天就能孵化出幼虫。壶、瓶、杯等容器均可用于孵化。孵化时,将卵块放入保温箱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孵化出的幼虫存活。盆栽孵化时,需要在盆水中放木块,浮在水面上,将卵块放在木板上。在瓶杯内孵化时,稗草叶片上产生的卵块可以靠在瓶杯壁上,卵块必须高于水面,以便幼虫孵化后自然落水或爬入水中。同一天下的蛋在同一个装置中孵化。孵化出来的幼体要尽快取出,进行特殊喂养,否则会因为自相残杀而死亡。
四、采收加工方法。人工饲养的虻虫孵化10天至部分产卵后可用于采集人药。收捕时可用捕虫网或食物引诱。捕捉的虻虫可穿成串晒干或用开水烫后晒干;也可以放入锅中用文火煎至微黄。取出后摊开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