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辛辣中药治疗糖尿病?五味理论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药物的药性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各种性质和治疗作用,在长期用药实践中高度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盛衰、归经、毒性。作为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的治疗也有药性理论的支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五味是指中药的五味:辛、甜、酸、苦、咸。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辛、甜、酸、苦、硬、咸、软”五种不同味道的归属和功效内涵。有些药物也有微涩的味道,其实不止五味。

辛辣就是我们常说的辣味。顾名思义,辣味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解表、行气、活血类药物一般都有辛味,故常用辛味治疗表证、气滞血瘀证。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传统医家多采用清热润燥、滋阴生津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医家对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认识,其中辛味中药应用广泛,包括用“辛润法”治疗糖尿病晚期肾虚血瘀;“辛散法”治疗糖尿病早期肥胖病火郁证。此外,根据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和不同病理时期,辛类药物的应用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辛味药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血运行。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伤寒论》说:“我知百病生于气,怒则气生,喜则气滞,悲则气消,恐则气郁,寒则气竭,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郁”,认为气乱是病根。因此,“行气”也被认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辛味药行气的作用表现在通畅气机,用于治疗气滞、气滞。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年的《内经》中就有记载。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作为糖尿病的主导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医自古以来就注重辨证论治,即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治疗。目前,虽然不同学派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不同的见解,但普遍认为气阴两虚、津液枯竭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肺燥、脾胃湿热、肾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根据治疗糖尿病所用药物的传统性质,包括药性和药味性质,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甘、苦、辛药物为主。

中医临床使用辛味药应根据糖尿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病机,辨证施治。中医辛味药合用能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辛味中药发展前景方面,临床疗效确切的单味药如葛根、姜黄的使用,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也有很好的前景,如葛根素注射液、保健品姜黄素片等。因此,无论从临床应用前景还是现代发展前景来看,辛味药都具有很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

1、、、丁、等。辛味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中医五味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考[J].中草药,2019,50 (22): 5577-5583

2,赵海林,童炳春,陈建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J].中国中医杂志.雀巢营养研讨会,2006年,11(23): 15-29。

3.张兵,林志建,翟华强,等.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J].中国中医杂志,2008,33(2):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