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会增加慢性肾病风险?中医这样说...
首先要了解病因,可以简单分为四个原因:
(1)肾小球通透性的改变导致血浆蛋白排泄。
(2)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过滤的蛋白质。
(3)过多的血浆蛋白从肾丝球中滤出,超过了肾小管可重吸收的量。
(4)炎症组织或肿瘤分泌过多的组织蛋白。
根据蛋白尿的病因、程度和持续时间,良性蛋白尿(单纯性蛋白尿和持续性单纯性蛋白尿,常与发热、剧烈运动、应激、妊娠和体位改变有关,但多表现为暂时性蛋白尿,较少出现后续肾功能损害)和病理性蛋白尿(根据蛋白尿的多少判断病变部位,如蛋白尿大于每天3.5克,多为肾小球的疾病,而肾小管和间质病变及部分全身性疾病。
确定病因后,马上进行治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对蛋白尿和肾功能有帮助,但肾功能不同阶段的药物使用需要专科医生详细评估,不要自行增减药物。低盐饮食和利尿剂(应密切注意白蛋白的量)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
从中医干预的角度来看,同样是找出病因再治疗,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蛋白尿与肾炎的其他表现并存,如水肿、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等。此时的治疗应以这些可见的证候为基础,蛋白尿往往随着这些证候的改善而消失;二是如果其他表现不明显,或蛋白尿经治疗后不愈合,应根据全身疾病找出蛋白尿的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1)健脾益气、补肾涩精法,配以红参、黄芪、山药、益智仁、露比、白术、芡实、砂仁、茯苓等药物。
(2)益气祛风固表法,用玉屏风散加减,如黄芪、白术、防风、桑白皮、金银花、连翘、白茅根、茯苓、大蓟。
(3)清利湿热,辨浊分泌物,用八正散、三仁汤、秦煌滑石汤等药物。
(4)活血化瘀利水法,如当归芍药散、五苓散、五皮饮。
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控制病理性尿蛋白、减缓患者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非常有效,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提是服用的药物由专业医生开具,并通过资质检测。
吃中药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吗?
其实应该问的是哪些药物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某些药物的使用,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引起蛋白尿,一般停药后消失,而静脉吸毒者可引起局部肾小球硬化,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者也可能引起大量蛋白尿。
此外,马兜铃属药物(关木通、防己、青木香、威灵仙、马兜铃等。)那些经常让中医成为洗肾的羔羊,背上黑锅的,早就被禁止了;影响肾功能的不仅仅是中药,还有西药。重要的理念是遵医嘱开药服用,同时避免不明来源的药物,减少药物依赖和滥用,从而获得“肾”,受益一生!
医生呼吁,肾病患者不要自行增减药物;低盐饮食和利尿剂(应密切注意白蛋白的量)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控制病理性尿蛋白、减缓患者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非常有效,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提是服用的药物由专业医生开具,并通过资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