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简介
2英文参考盗汗【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盗汗[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概述盗汗[1][2]是症状名称[3]。指以盗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1][2]。又称睡汗(见《黄帝内经文》、《脏气法》等文章)[3]。《金匮要略:瘀血劳损证合治》。
4盗汗症状入睡后出汗,醒后的表现[3]。
5盗汗的病因分类多见于体虚,尤其是阴虚患者[3]。
《医学六书·汗证》:“盗汗属阴虚...盗汗是睡觉时出汗,醒来就会出汗。由于阴之虚,睡眠时,卫气会为虚所困,营火旺于外而不守,蒸腾出汗。当你醒来时,防御的气会移动到阳,气会固定在表面。出汗会停止,这在精疲力尽的人身上更常见。宜滋阴清热。热盛者,当归黄流汤;阴虚,六味地黄汤。”
5.1用力过度和盗汗可分为阳虚和阴虚[4]。
《生肌宗录:劳逸盗汗》:“此盖力竭之人,有阳虚,肌表风,气虚,心气不足。如果不治愈,荣卫将被削弱,肌肉将会消瘦,变得贫瘠。治疗身体虚弱、荣卫氏症、盗汗、四肢心烦疼痛、饮食、面黄肌瘦、麦汤。.....盗汗,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无食欲,咳嗽,柴胡鳖甲汤。”
《汗病证治补》:“盗汗...此病多见于精疲力尽之人,阴损,宜养阴清热。若大病之后、新生之后、长时间盗汗之后,阳气也较弱,宜益气壮阳。”
阳虚者,宜益气敛汗,可用参芪汤、牡蛎粉;心阳不足者,白一滋仁汤;心肾两虚,心肾丸;阴虚者,可用黄芪鳖甲散、龙胆汤[4]。
5.2阴虚盗汗因阴虚热扰,津液外泄[5]。《医内六书》:“盗汗属阴虚。阴虚就是阳气要补,阳气蒸阴分,津液出,也是盗汗。”
症状为盗汗,伴有烦躁和口干[5]。
治阴清热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益阴汤来做。偏火者宜用当归黄流汤[5]。
5.3盗汗的其他原因还有阳虚、气虚、肝火、湿热、外感发热等[3]。
《伤寒论·盗汗》:“凡患杂病盗汗者,归罪于阳虚,患伤寒盗汗者,非因杂病之虚,而半表半里之邪。”
《张仪彤盗汗》:“嗜酒者在睡梦中挥汗如雨,这湿热也在外蒸。二妙散中加入白术、防风和牡蛎...伤寒阳明少阳证盗汗,以柴胡、葛根为主治。温三阳合病,闭目出汗,白虎汤。”
《景岳全书·杂证莫》:“盗汗无火而眠者,以苓散、沈度汤为主;若阳虚,宜服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
《杂病源流》、《犀烛》、《汗源流》中,盗汗若伴有阴火,宜用正气汤。肝热者,宜用龙胆散[3]。
6盗汗的辨证6.1盗汗兼心血不足证【1】指心血不足,精神营养不良,睡觉时出汗,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气短乏力,面色无华。
6.2盗汗属阴虚火旺证[1]指* * *亏损,虚火过盛,睡眠时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出汗后醒来,体热心烦,口干舌燥,口唇红。
6.3气阴两虚型盗汗[1]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睡觉时出汗,醒后停,畏寒,疲劳后加重,精神疲乏,气短,懒言,咽干,口干,渴饮。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