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竹子悬挂在朱航镇
朱航地区过去是河中的几个沙洲,但高潮时不沉入河中,低潮时露出水面。由于地处长江下游,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河中泥沙逐渐堆积,清初成为江滩。乾隆中期收复,北与南部洲接壤。于是崇明和海门的移民陆续迁入,开垦土地,挖掘水系。自东向西从65,438+000至65,438+060处分台阶挖了一条沟,称为沟,在65,438+050-200英尺处自北向南开了一条横河。在建筑的中间,挖了一条“回”字形的沟渠。人们按照姓氏住在“回”字形的房子里,南面有一座吊桥,晚上升起,以防盗窃。人们在水陆交通发达的老洪岗中段进行交易和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条150米长的街道,命名为朝阳镇。镇上一个姓崔的老板开了一家竹木店,生意很红火。人们逐渐用竹子商店取代了原来的镇名,这就是朱航镇镇名的由来。朱航镇有2米宽的街道表面和鹅卵石路面。宣彤二年属京华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南通县第八区。解放前到解放初期,街上有几家老字号,东西两家石场,卖杂货的做小旅馆,玉龙布店做邮政代办处,从东到西有三家老字号中药店:延生堂、道德堂、顺顺堂。城西的冠生园茶叶店挺有名气的,还有三五家杂货铺。镇东一块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荒地是菜市场,镇西一块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荒地是粮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