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的故事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父母却要忍受多年思念对方的痛苦;父母生病了,还是要瞒着孩子,不想让孩子担心自己;而当他们处于批评和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依然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抚平他们的创伤,成为他们休憩的港湾。
这些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普通父母付出更多,放弃更多。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本期,我们特别搜集整理了许多奥运英雄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奉献和放弃成就了优秀的运动员...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我希望大家能原谅他“起跑-跳跃-摔倒,奥林匹克体育场110米栏”,这成就了刘。
“香香……”他的妻子纪芬华忍不住叫出了儿子刘翔的小名,然后,眼泪涌了出来。刘雪根手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早上10: 45。伦敦的刘雪根夫妇正在看儿子的比赛,儿子又出问题了。
四年前,儿子在110米栏因伤退赛。接下来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在惊愕、同情、口水、质疑、谩骂中久久没有平息。12儿子退伍后,刘学根见到了他。他躺在平椅上接受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前拍拍他的背。儿子回头看着父亲,埋下头,好像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雪根知道,这将是家人的不眠之夜。
如今,四年过去了,刘翔居然倒在了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把头埋在泪水里,刘雪根突然不敢面对。但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也很努力。刘学根觉得自己心里是清白的。
在北京奥运会退役后的一段时间里,刘翔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他和刘雪根长谈:“爸,我不想练了,就退了。”后来他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缺点。刘学根看在眼里,明白儿子所承受的压力和心中的苦闷,让他作为父亲的心情沉重。
最终,刘翔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一把刀。他给教练孙海平打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所以我决定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中的坚定,同时也有些难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我要给孩子最好的照顾,让他不会受到伤害。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在伤愈107天的漫长等待后,刘翔前往休斯顿接受手术。
”小家伙很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只是用拳头感谢大家。”和所有去送行的人一样,刘学根希望手术能彻底治好儿子的伤,消除他心中的阴影。母亲季芬华甚至是最幸福的人。“我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她声称自己和儿子都戴着母子吉芬花,并将一路陪着儿子去美国。手术安排的很匆忙,一周前才决定让季芬华陪我。“为了陪儿子,再难,再多的事情我都可以抛下。”季芬华给儿子的箱子里有很多东西,八角茴香,桂皮,各种做汤的中草药,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做一名“厨师”,纪芬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心疼儿子,珍惜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纪芬华爱她的儿子。当年她因为心疼儿子,不赞成儿子练体育。“香香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我觉得以后考上名牌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作为一个传统的上海女人,能和家人平安度过一生,曾经是季芬华最大的幸福。
一开始高难度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刘翔经常吐槽。当他晚上躺在床上时,膝盖内侧的伤口总是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让纪芬华下定决心,要让儿子做一个“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是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个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下得很大,我带着香香去了孙海平教练联系的华山医院看膝伤。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忙着帮我们办审核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刘翔的名字给父母的寓意一样,刘翔真的“一飞冲天”了。2002年,他获得釜山亚运会金牌。当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镇北路的胡同里,老邻居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家家有菜,电工还在门口拉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喝老酒,吃着小菜,聊着刘翔。“现在,要见刘翔,难啊!我从小看着他长大。当时我们觉得他是个懂事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有福气。”那一幕至今还萦绕在刘雪根和纪芬华的心头。
老刘确实是个“福星”。此后,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外人能看到的,是刘翔带给刘学根夫妇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妻俩这些年来对儿子的牵挂,那份荣誉中夹杂着担忧和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退赛的刘翔一度因为质疑、挖苦、辱骂口水而陷入漩涡。刘学根夫妇和儿子一起吃了太多苦。“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我希望大家能原谅他。”纪芬华曾对媒体说过这样的话,让人心疼,让人难过。
四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最终能否达到理想结局,谁也不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和刘雪根的焦虑,但他们发现,儿子的决心比他周围的人更坚定。
2009年9月20日,刘翔以13秒15的成绩获得上海黄金大奖赛亚军,宣告回归。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上,刘翔和他的师傅因为屡次脚伤,一直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依然告诉大家,他没有失去夺冠的决心。刘翔在室内比赛中战绩不佳,在上海钻石联赛中表现不佳。他的13.40秒的成绩第一次输给了队友石。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候,他以13.09秒夺冠。为了重回巅峰,很多人很难想象刘翔付出的努力。2011室内赛季结束后,他选择将起跑模式由八步改为七步。“这是一场赌博,但刘翔不想错过任何机会。”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摔倒后,季芬华接受国内某网站采访时说:“他努力了。希望大家原谅他。”这是母亲的偏心吗?不,应该是藏在母亲内心最深处的一颗“心”。她想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持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必须自己去完成!”吴在微博的个人介绍里写了这么一行字,她为了梦想又坚持了四年。可她怎么会知道,为了梦想,父母坚持了八年的“善意的谎言”。用他父亲吴觉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安心的最好办法。毕竟孩子不容易。
自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以来,吴连续三次入选奥运跳水队,这是这个家庭最骄傲的事情。但是,吴觉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东西,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姐姐懂事,总是只在电话里讲好话,有时候明明遇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界上哪个父母不担心孩子?但既然她什么都不说,我们也就不问了,就说几句,特别是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姐姐”是家对吴的爱称。
双方父母都很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近年来,虽然吴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但她的父母给她留下了唯一一间朝南的卧室。舒适的公主床,宽敞的衣柜,飘窗外的全景风景,每天等着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人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都是吴亲手绣的十字绣。在床的中央,一个绣着“感恩母亲”的枕头是吴送给母亲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我妈就好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觉明特意定制了一排展示柜。透过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跳水生涯的辉煌,每一个都是一个故事。女儿不常回来的时候,吴觉明经常去荣誉柜看看,里面记录着女儿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吴全心全意地训练和比赛,吴觉明和他的妻子很少告诉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家庭事务。既然女儿这么懂事,他们怎么忍心再给她增加负担?
有一次,吴觉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同意对女儿“封锁”消息。但当吴给家里打了几次电话时,他的母亲接了电话,而他的父亲要么在“加班”,要么在“工作中社交”。吴终于拨通了父亲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努力振作起来,说自己“在外面很忙”。吴在电话那头听到父亲平安无事的消息,松了口气。
这种“虚惊一场”不止一次。吴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吴并没有告诉女儿,“但孩子好像有预感,打电话来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是的,一切都好’。”不仅如此,就连她8年前得了乳腺肿瘤,一直在化疗的事实,她妈妈朱金梅也没有告诉吴,只说她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我们没有第二种选择。吴觉明夫妇也是如此,只能一次次选择“谎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吴觉明和他的妻子坚持了八年。吴觉明说,近几年来,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时刻带着手机,生怕漏接吴的电话。“其实我姐也不太会打电话。她忙着训练,怕我们说多了会担心。我们都知道。但只要接触,我们都是幸福的。”
伦敦奥运会前,的髋关节伤势出现反复迹象。她不得不每天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减少了。吴觉明知道女儿怕他们担心。那几天,吴觉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对他来说,与金牌相比,女儿的健康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天下午,出人意料地回家参加一个会议。吴觉明只记得女儿回家睡着了。几个小时后,我收拾好行李,再次出发。直到女儿被送出来,夫妻俩什么都没问,有很多话挂在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担心要求太多会给女儿带来负担。女儿走后,吴觉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寻找线索。虽然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还是想看一看,只是为了安心。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觉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参观了许多景点,但一路上,他们有些心不在焉。他们一直想着他们的女儿。有几次,走到一个景点,吴觉明就想:要是女儿在身边就好了。但后来他嘲笑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这种事我不想想,也不敢想。”伦敦时间8月6日,吴在女子3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的成绩夺得奥运冠军奖牌。同时,她也学会了父母八年来一直坚持的“善意的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觉明夫妇才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安心的最好办法。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恋恋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强烈。对于这些封闭多年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是60多岁的李第一次出国。他要去看他两年没见面的女儿。他拿起不久前割下的小麦,从河南平顶山市的一个村庄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女子58公斤级举重比赛。李的第四个女儿李雪久也是世界举重冠军,但后来她因受伤而无法参加奥运会。
“两姐妹是一样的。他们从来不在比赛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他们关系很好,薛颖什么事都会跟姐姐说。”在2012全国锦标赛中,李以13kg的优异成绩夺冠,为超级世界冠军,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变成了现实,大概可以称之为梦想的延续,让全家人感到欣慰。李已经1多年没有见过他的小女儿了。他一个月前只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事就别给我打电话。我有事或者想你了会给你打电话的。”平时,李几乎总是闭了嘴。李不敢给女儿打电话,怕影响她训练。
李知道,“我的父母其实想给我打电话,但他们从来没有。我只能用好成绩来回报他们。”7月31日,李以246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勇夺女子58公斤级举重冠军,为中国夺得第8枚金牌!
赛后,李接受采访时,谈到女儿时泪流满面。“我们家薛莹已经快两年没回家了,但她一直在给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对女儿说什么时,李哽咽着说:“女儿,快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送钱,他就是想见你。”也许只有老人才知道,那份向往在心里藏了多久?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林青峰在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为中国再夺一金。
23岁的林青峰出生在厦门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缺做小时工。林青峰每次尝试前,母亲叶缺都会默默起立,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神”(闽南语),为儿子祈福。
林青峰夺冠后,几个月吃不下睡不好的叶缺非常激动。她在家等儿子,希望他早点回来,给他做一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那么少,喝水的时候连舌尖都敢碰,就特别心痛。
除了杀鸡鸭庆祝,林志仁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全家人拍一张“全家福”。林青峰练举重10年了,陪家人的时间也多了。最长的一次有六年半没见面了,以至于在十运会上,林志仁甚至认不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拍全家福很容易,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林志仁有多想念儿子。
这些冠军和他们家人的故事让我们很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家庭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在父母眼里,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他们最亲近最喜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