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川乌

第一,古籍的总结

1,《神农本草经》:“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汗出,寒湿痹,咳喘逆气,积聚,寒热。

2、《本草经注》陶弘景:“味辛、甘、温、热,毒性甚大。主治:中风、风洗不良、汗出、寒湿痹痛、逆气咳嗽、积滞、寒热。消除胸上痰,吃不下饭,心寒病,脐间痛,肩痛,眼痛。

4.李钟子《雷公炮制毒品之解》

:“性、味、经脉、功能也与附子相同,附子负责中风邪风、洗汗。野草为藜芦所恶,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芨为敌。乌头是春天采乌头的嫩小人,是原苗之云。”

5、《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辛、苦、温,入足厥阴之肝,足少阴之肾经。开关节祛湿散寒,疏通经络祛寒除痹,消除腿膝肿痛,消除心口疼痛。治冷疝最好,治脚气极好。”

6、《药歌四百味》:“川乌热,风深。湿、痹、寒痛、积。(顶部歪斜。附子的制备。)"

7、《外科证治全生集》:“功同附子,温助阳,命门不足,寒痢断。”

8.《新人参饮片》:“味苦、苦、温、微麻。治风毒,通经络发汗。”

9.《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为邪风,洗汗,祛寒湿,止咳逆气,破寒热之积。”

10,《长沙药械》:“乌头,温燥向下,其性疏泄迅速,驱寒祛湿十分有效,在各种疾病中均有善举,如脚气、寒疝、寒积、心口疼痛等。”

11,《本草正义》:“附子为主治,温经散寒,虽与附子大致相似,但温中之功不及附子。而其旨在驱散外风外寒之声。”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有苯并乌头碱、苯并次乌头碱、苯并新乌头碱、酯类生物碱等生物碱。其中,单酯乌头生物碱的毒性小于双酯生物碱。中国药典规定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不得超过0.040%,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总量不得超过0.070%~0.15%。

2.功能:本品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