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枕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要用于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治:风湿痹痛、肢体瘫痪、湿疹瘙痒、湿浊内阻所致的呕吐、泄泻、筋转。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煎、烫、炸、洗或磨、敷料。

《本草经》中的用药禁忌:因血虚而瘫痪,不能滋养经络,又未受风湿外邪侵袭者,不宜服用。

资源分布:蚕区都在生产。江浙产量最大。

干蚕沙经鉴定为短圆柱形颗粒,长2 ~ 5mm,直径65438±0.5 ~ 3mm。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向棱,3 ~ 4条横向浅纹。两端略扁,六边形。硬而脆,遇湿易断。略带草味。最好是干燥、黑暗、坚实、均匀、无杂质的。

古籍考证①纲要:蚕性燥,燥能祛风除湿,故蚕沙主治风湿,有人以此熨法治风痹。根据陈的经验方,用轻触药膏治疗断弦风眼,其作用也是祛风除湿。用桑木柴灰浇汁,将甲鱼肉煮成丸,治腹部症结。②求本草原:原蚕沙为风湿特效药,若风湿麻痹缓实,即血虚不能滋养经络,也应加入滋补品。

蚕沙的化学成分含有机质83.77 ~ 90.44%,灰分9.56 ~ 16.23%,总氮1.91 ~ 3.60%。它还含有叶绿素,可以用乙醇或丙酮提取。据报道,在三、四、五龄蚕沙中提出了粗叶绿素1.6、2.0、2.4%,但只发现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叶绿素。如五龄蚕沙粗叶绿素仅含纯叶绿素13.19%,其余皂化48.92%,不皂化44.45%。蚕沙中含有0.25 ~ 0.29%的植物酒精。它还含有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胆固醇、麦角甾醇、二十四烷醇和啤酒花醇。从蚕沙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苷。蚕沙中含有亮氨酸、组氨酸等13种游离氨基酸。随着蚕幼虫的生长,粪便中亮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也在增加。蚕沙含有大量胡萝卜素。上面的粗叶绿素每克含有维生素A3644国际单位。蚕沙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蚕沙中含有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蚕沙中含有铜,五龄时含量达到最高值。铜是从桑叶中获取的,每克鲜桑叶含铜1.02 ~ 2.22微克。

相关方药①治疗湿重,热蒸蕴结,经脉郁结,畏寒发热,骨骺疼痛,舌色暗沉,面色萎黄,湿痹病名:季芳、杏仁、滑石各五元,连翘五元,三钱山治五元,薏苡仁五元,三钱半夏(醋制),三钱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

八杯水,三杯白开水,三份不同温度,很痛苦。加入两片姜黄和三钱。

(《温病条辨》徐安毕汤)2治风痒,全身痒,搔成疮:蚕沙一升。

拿两桶水,煮一桶两升,洗一下因为暖和,要避风。

(盛慧芳)③治疗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

* * *研成细末,配洋葱汤外敷。

(《泉州本草》)4治风湿疼痛或麻木:晚蚕粪一两。

煎汤,每日三次,服用时用半杯热米酒送服。

(《现代实用中医》)⑤半身不遂的治疗:蚕沙二主。

分两袋蒸,互相熨患处。

粥还是用羊肚和粳米熬制,到10号会有一次日食。

(纲要)⑥治霍乱,肌肉抽搐,四肢冷痛,口渴烦躁,脉象沉目,症急:晚蚕沙五元,生薏苡仁黄豆黄卷四元,陈年木瓜,川连(姜汁炒),法半夏、黄芩(酒炒)一元,陈年吴茱萸一元五角。

用研碎的果肉或阴阳水煎服,稍凉后慢慢服用。

(王世雄《论霍乱》蚕媒汤)⑦治烂弦眼:将蚕沙用真香油浸泡两三夜,敷于患处。

(《陈氏经验方》加一抹药膏)8治风中泪:蚕沙(炒)四两,巴戟天(去皮,与肉同煮)三两,鸢尾(去蒂)三两。

为了细粉。

每份两元,无灰酒,不管什么时候调。

(《眼科龙牧论》蚕沙汤)9治男女心口痛不能当忍者:晚期蚕沙为终;把汤煮开泡上,滤汁服用,无论何时。

(蚕沙粉)⑩治白浊湿热遗精:生一两蚕沙,生一棵黄柏。

在同一项研究的最后

三钱是在空心水里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