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炎症可以治疗吗?
咽鼓管是连接鼓室和鼻咽的导管。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持中耳内外的压力平衡,引流,防声,防逆行感染。咽鼓管炎症是指管内黏膜充血水肿,引起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腔气压降低,鼓膜受负压吸引而内陷,往往是感冒的并发症。它的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鸣和耳朵疼痛。咽鼓管炎症的治疗一般是根据病情、症状、检查结果以及堵塞对其他部位的损害程度。
咽鼓管炎症的治疗:
1,药物疗法:
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咽鼓管急性炎症和急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经验性治疗首选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鼻腔应用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咽鼓管阻塞。
1%麻黄碱用于鼻腔和鼻咽部,抗组胺药喷雾和鼻内激素喷雾可减轻鼻腔和鼻咽部炎症,收缩局部血管,减轻咽鼓管咽部粘膜肿胀,对急性咽鼓管阻塞有效,但对慢性咽鼓管阻塞远期效果不确定。
2、中耳负压治疗:
传统的吹拉法有捏鼻充气法、捏鼻吞咽法、波尔球法和导管吹拉法。但近年来吹捏鼻的吹气方向与咽鼓管纤毛方向相反,可能会损伤纤毛功能,引起逆行感染,反复吹气还可能引起咽鼓管开口处水肿。因此推出了一种新的治疗仪器——中耳负压治疗仪,该仪器使用方便,具有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与中耳压力有关的耳部疾病,恢复听力,消除中耳积液,消除中耳疾病的优点。
鼻内窥镜下导管法,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将导管准确插入咽鼓管咽口,吹胀鼓膜,将激素、抗生素、D-糜蛋白酶注入鼓室,达到消炎、消肿、变稀、清除粘液、减少渗出、恢复中耳压力等目的。不损伤鼓膜,同时还可以检查鼻咽部,排除鼻咽部病变。多数患者将硅胶管置入咽鼓管咽口并保留,配合中耳负压治疗仪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控制了疾病的复发。
3、手术治疗:
目前,鼓膜切开联合插管仍是国内外治疗咽鼓管阻塞所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疗效也较好。但是,它只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引流和平衡气压,并没有纠正咽鼓管阻塞。同时会对鼓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少数患者会出现中耳感染、鼓室硬化、永久性鼓膜穿孔等并发症。所以建议你在术后期间可以配合中耳负压治疗仪一起使用,锻炼咽鼓管的功能,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