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

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合了许多民俗和文化内涵。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旅游赏景、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采摘中草药、遍地种植山茱萸、办老年宴、吃重阳糕、药酒养生、喝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是“晴空升,浊气沉”的季节。地势越高,晴空越聚,于是“重阳节登高赏晴空”就成了民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以达到提神、健身、养病的目的。重阳节,各地都组织老年人爬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很多家庭的年轻一代也会帮助老人去郊区。重阳节有许多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晒秋重阳节是赏秋的最佳时节,我国南方的一些山村还保留着“晒秋”的特色。去乡村领略民俗风情,观赏秋日骄阳,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种时尚。“秋日晒太阳”是一种典型的农业习俗现象,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居住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的村民。不得不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屋顶和自家的窗台架挂庄稼,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业习俗现象。这种村民晒庄稼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家追求和创作的素材,并创造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晒秋”。

放风筝是南方庆祝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重阳节的特点是放风筝。光绪《徽州府志》也有记载。在民间传统中,除了爬山,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一大特色。至于人们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放风筝(风筝),除了天高云淡,风轻日亮的气候原因,纸风筝很容易乘风,还有一些说法是介于巫师和女巫之间的,在不经意中颇有意思。传说在重阳节放风筝是为了“放恶运”。风筝飞得越高,它带走的厄运就越多。更何况,要让风筝消失于之外,还需要专门扯断这根线。另一种解释是,在重阳放风筝是“吉祥”和“幸运”的。风筝飞得越好,就越有福气。放风筝的人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而且必须千方百计保护丝线,因为丝线断了,“吉祥”和“幸运”也会随之飘散。?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所以也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登高也是源于自然界的节气,重阳节登高对应的是古代人阳春三月的春游。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登高祈福”的习俗。攀登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攀登的地点一般分为爬山、爬楼或爬台。攀岩习俗有四个来源:

一是源于古人的山神崇拜。

古代古人崇山,形成了“登高祈福”的习俗。西汉戴胜写《祭礼》:“山川、河流、山谷、丘陵,能发出风云作风雨,见了妖怪,都叫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崇敬又崇拜,“登高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西汉《长安志》记载了人们在九月九日游览汉都。

二是“清气升浊气沉”的气候

根据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是“清气升浊气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晴空越浓,于是“重阳登高赏晴空”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民俗。?

第三,源于“辞旧迎新”。

“刺青”的说法来源于自然界的节气。重阳是一个秋天的节日。节后天气渐冷,草木开始枯萎。重阳节爬山的“辞”,对应的是古人阳春三月的“郊游”。?

第四,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诞的传说“爬山避灾”

重阳节爬山避灾的神话传说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时期。据说当时的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一个叫桓景的术士,他认为这一天会有瘟疫,人们应该离开家园,尽可能往高处走,以求安全。南朝吴亮君的神话小说《续齐与谐》中,记载了桓景九月九日上山避祸的荒诞故事。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九月九日拂晓,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头上顶一块蛋糕,嘴里说一句话,祝孩子万事如意。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放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阳饼上贴上红色的纸旗(而不是山茱萸)并点燃蜡烛。这大概是“点灯”和“吃饼”的意思,而不是“登高”。现在重阳糕仍然没有固定的品种,重阳节各地吃的软糕叫重阳糕。?

重阳节是一个秋天的节日,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特别重视在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海神的活动。?

重阳节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古代就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节祭祖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在岭南地区流行,人们每年都在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还是看远,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所以自古以来就叫菊花节。赏菊的习俗源于菊花文化。菊花是一种天然的花。菊花因其多彩的颜色和在傲霜的盛开,形成了菊花文化。自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吟诗成为时尚。在中国古代习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菊花是长寿之花,被学者誉为霜降不屈的象征。?

清代古人把重阳和上巳(或清明)作为相应的春秋两个节日。如果说上思是人们在漫长的冬季后外出游泳的节日,那么重阳则是秋寒初新,人们即将隐居之时的礼仪性秋游,于是就有了清明节“踏青”和重阳节“告别青春”的民俗。?

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习俗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裴椋食帐饵,饮菊花酒,云使人长寿。”《荆楚纪年》上说:“九月九日,四人联袂野宴。"隋杜公注云:"九月九日之宴,不知何时起,自驻宋以来,未曾变。“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寿、宴饮,形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实际上,重阳节的大型宴会活动是从先秦的丰收庆典和祭祀宴会发展而来的。时至今日,一些地方仍然流行着祭奠老人、祈求长寿的习俗。

喝菊花酒喝菊花酒:菊花因其独特的性格,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南阳山的人喝了满是菊花的甘谷水,寿命更长。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必饮的消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微苦。饮后能使人明目醒神,有消灾祈福的吉祥之意。

菊花酒在汉代已经出现。后来还有送菊花祝寿,摘菊花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节送菊花给钟繇(祝其长命百岁),梁健文帝《采菊》有“采菊在篮,朝露湿”之句,就是采菊酿酒的例子。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很流行,明代郜琏的《尊生八记》中仍有记载。这是一种受欢迎的健身饮料。

佩山茱萸在古代流行插吴茱萸的习俗,故又称山茱萸节。山茱萸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水果,因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山茱萸品质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插吴茱萸,可以驱虫、祛湿、祛风邪。所以他把山茱萸放在他的胳膊上或放在香囊里,放在他的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的男人也穿。山茱萸作为一种药物,可以酿酒强身祛病。吴茱萸和菊花在唐代非常常见。山茱萸香气浓郁,具有明目醒脑、去火驱虫、除湿祛风的作用,能消食化积,治疗寒热。插山茱萸等古老习俗是民间攀援驱风辟邪。重阳节,晴空上升,浊气下沉。人们使用天然药物山茱萸来调节自己的健康,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

地方习俗和国内习俗

在广东广州的重阳节,人们爬白云山赏秋健身。吴川重阳节,高规格宴饮,设宴敬老。在怀集县,重阳被视为元帝启蒙的时刻。男女老幼都从城里出来了,他们都用大炮和神比赛。甚至在四川重阳,少男少女聚在城外对歌,州民观看。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上面系藤弓,在半空中十分响亮。

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是“春节”,重阳是“秋节”。重阳山祭祖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在香港和澳门,古老的重阳节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9月9日,广西隆安县,让牛羊自行采食。俗话说“九月九日,牛羊自会守食”。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重阳拜山是岭南的习俗之一。慎终追远、思源的传统传承了几千年。

在重阳节在福建海城县放风筝被称为“风Chak”。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出窍升天的日子。许多村民前往妈祖庙或梅州港的天后宫和宫庙进行祭祀和祈福。?

海南有一些庆祝重阳节的习俗,比如登高望远,插山茱萸,送“重阳糕”,“赶走山猫”,用水洗艾叶。?

江苏重阳节,南京人把五色纸凿成斜面,连成旗插在庭上。在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子”的面食。无锡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汤。

上海豫园重阳节举办菊花会,以新颖、高贵、稀有三个等级来评判。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开展了“欢乐在重阳”系列敬老爱老活动。?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桐庐县在九月九日准备猪羊带祖,称为秋祭。同时,粽子在重阳节被扎起来互相赠送,这就是所谓的重阳粽子。

9月9日,江西省婺源县,黄陵举行晒秋节。婺源武陵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秋晒”的好现象。到了秋天,大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需要烘干储存,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安徽省铜陵县以第九个重阳节为龙烛节,迎接山神。砍竹砍马取乐,据说可以驱除瘟疫。近年来,合肥热电多次组织重阳节慰问主题活动。?

近年来,云南昆明举办了“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

湖北省五常县在重阳节酿造葡萄酒。据说这里酿造的酒是最清澈的,时间久了也不会坏。应城县的重阳节是许愿日,甚至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祭拜芳舍天祖之神。

这一天,四川省南溪县的学者聚集在龙腾山的岑山楼,纪念诗人岑参,被称为“岑会馆”。按照老民俗,重阳前后要用糯米蒸酒,做醪糟。俗话说:“重阳节蒸酒甜好喝”。

9月9日在河北省香河县,有公婆的家庭会互赠礼物,这被称为“追节”。永平府未来的晴天雨天都是重阳天气占的。如果重阳节下雨,这几天也会下雨。周颠县没有山,县内的人比重阳节爬楼的人还多。

山东昌邑北部的人们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句谚语:“喝了萝卜汤,全家不苦。”鄄城人把重阳节称为财神的生日,家家户户都烤糕点祭祀财神。邹平在重阳祭范仲淹。旧时染坊、酒厂也在9月9日祭奠坦克之神。滕州的女儿,结婚不到三年,避免回父母家过节。有句话叫“回家重阳,必杀婆婆。”

在陕西省的广大农村,每逢重阳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种上绿色的山茱萸,邻里之间互赠礼物。西乡县重阳节,亲戚朋友赠送菊花、菊花糕。文人鉴赏诗词美酒。据说这一天女人们可以从山茱萸口中得知,可以治愈她们的苦恼。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9月9日爬山的传统习惯。赏大好河山,赏名胜古迹,已成为节日的一大盛事。时至今日,“干坤必胜,我们这一代人共攀高峰”“东风留不住,冉冉从巅峰崛起”“九月新喜,三农庆秋”等名言仍在民间传诵。

2010年,中人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都会在这里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海外的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很多国家也有重阳习俗。比如:

韩国古代,韩国称重阳为重阳节。从新罗时代起,这一天就有上楼吟诗的习俗。在韩国,九月初九的宴会甚至成为了一种国家习俗。习俗活动主要有吃炒花、菜花、玩炒游戏、放风筝等。

日本的重阳节是平安时期从中国传入的,平安王朝的王公贵族在农历九月初九在皇宫举行菊花宴。日本人还会在重阳节的前一天晚上把棉布放在菊花上,在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擦拭身体,以祈求长寿。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花。

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华人居住的城市。重阳节期间,花店会有各种菊花出售,一些糕点店也会出售重阳糕。许多中国组织举行宴会来尊敬老人,一些老人服务中心也有许多志愿者去看望和帮助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