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补气的好处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之精、脾胃吸收的五谷杂粮中的营养和肺吸入的空气组成。我们身边有很多补气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红枣、桂圆、白芍、当归、川穹、枸杞子、黄芪等。这些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这种东西里,最好的“补气”就是黄芪。我们来看看黄芪的作用。
黄芪性味甘淡,是中医最重要的补气药物之一。它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强身健体。在中医看来,多喝黄芪水对精神有好处。如果有气短,会好起来的。补气还可以提高抵御邪气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烧的几率。
其次缓解慢性鼻炎,黄芪、白术水煎服对过敏性鼻炎能起到很好的辅助调理作用。鼻塞的一些表现是可以缓解的。当然搭配方法要合理,不能随意。
第三,有助于缓解脾气虚。脾气虚的人主要表现为气短、多汗、盗汗、精神萎靡。黄芪、茯苓、党参、白术水喝比较好,但用量和比例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第四,缓解胃炎。黄芪味甘,气微温。有些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喝黄芪水暖胃,缓解胃部不适。
黄芪的作用不仅有这么多好处,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消肿,术后伤口愈合。黄芪一般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一些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药物,所以我们在食用黄芪之前还是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类人不适合吃:
感冒发烧的人,感冒一年四季都很常见,那是不分春夏秋冬,稍有不慎就会感冒。感冒通常伴有发热、鼻塞、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而黄芪能壮阳益气,止汗止汗。这些湿热都挡在体内,加重了病情。
女性经期不宜饮用,因为女性经期阴虚旺盛,可能导致月经失调,月经周期紊乱,与黄芪的功效相对。所以女生经期最好不要吃黄芪。
肺结核患者不宜食用,尤其是发热、口干或咯血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以免加重病情。
长期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面色潮红、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人,尤其是上火引起的人,不建议喝黄芪水。还有肝火旺、胃肠停滞、便秘、眼睛肿、淋巴结肿大的人。这类患者也不建议喝黄芪水,因为喝了会加重病情,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