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能自愈吗?什么药对嗜睡症最好?
嗜睡症能自愈吗?这种病可以自愈,但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完全自愈。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因为病灶在下丘脑。人类脑病、影像学、微创医学、计算机操作的速度还没有发展到根治下丘脑疾病所必须的水平。
利他林、匹莫林和安非他明可用于增强觉醒。选择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增加到疗效或最高剂量,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副作用大。
支持性心理治疗向家长、老师和我自己解释疾病的性质,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小睡一会儿。避免各种危险活动。
可采用药物治疗强化催醒药物,如利他林、匹莫林、苯丙胺等。选择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增加到疗效或最高剂量,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副作用大。
杨树润主任认为,嗜睡症是由于中气即脾胃之气衰竭所致。中医里说脾虚的人嗜睡。摘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总结提炼出治疗嗜睡症的名方“杨氏健脾开窍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作性睡病吃什么药西医治疗最好?
治疗过度嗜睡1。中枢兴奋剂:能激活网状激活系统,发挥强烈的兴奋作用。它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兴奋剂的耐受期为6 -12个月,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周期性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疗效。这些药物可促进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ne、5 -HT、DA)的释放,抑制其重摄取,增强食欲素对脑干上行网状兴奋系统的兴奋作用,提高唤醒程度。
(1)安非他明:通常的剂量是每天20毫克,口服。初始剂量5mg,每日两次,可有效减少白天睡眠。这种药有许多不良反应,如头痛、兴奋、焦虑、静坐不能、夜间睡眠障碍、心动过速、高血压、恶心和呕吐。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癫痫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哌甲酯:半衰期短,常用剂量为10-30mg,每日口服,分2-3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多汗和排尿困难。高血压和癫痫患者慎用。
(3)马吲哚:疗效弱于安非他明,可减少白天睡眠发作。口服剂量为1次0.5mg,每日1次,饭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5mg,该药成瘾性较小,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拟交感神经症状。
(4)匹莫林:结构类似哌醋甲酯,半衰期长(12-17小时),起效慢,耐受性好,药效弱于盐酸哌醋甲酯。剂量为每日60-200mg,对大部分患者有中度觉醒作用。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少数病例有严重的肝损害,应慎用。
2.一种新型中枢兴奋剂——莫达非尼:莫达非尼是一种新型唤醒药物,FDA批准用于治疗嗜睡症。该药不直接促进ne或DA的释放,但可能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兴奋下丘脑增食欲素神经元,达到觉醒作用。每日有效剂量为200 -400mg,口服后2 -3小时达峰值浓度,半衰期约为10-12小时。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疗效。莫达非尼可抵抗睡眠剥夺引起的精神运动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对夜间的启动、维持、觉醒和睡眠组成无影响,也不影响清晨的行为和白天的午睡。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
3.其他药物:由于发作性睡病与DA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DA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1)司来吉兰:一种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 (MAO-B)抑制剂,通过降低DA的代谢来增强其功能。当剂量为20-30毫克时,可显著抑制REM睡眠,提高觉醒水平。不良反应为兴奋、头痛、失眠、口干、出汗和震颤。该药物具有提高觉醒程度和抗猝倒的双重功效。
(2)安非他酮:阻断突触前DA再摄取可增加神经末梢中DA的含量,对治疗发作性睡病有较好的疗效。剂量为每天100毫克,分三次服用。不良反应是偶尔发作。
猝倒症的治疗1。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可逆转猝倒,如地昔帕明、维嗪、文拉法辛等,可有效对抗猝倒。文拉法辛为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日25 -50mg,分两次口服。
2.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加血液中NE等单胺类药物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如丙咪嗪(25-200mg)、氯米帕明(10-200mg)、普罗替林(5-60mg)。SSRI药物,如氟西汀,对猝倒也有效。
3.羟丁酸钠:GABA的衍生物,其达峰时间为40分钟,半衰期为53分钟。服用1周后,猝倒减少53%,4周后减少69%。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白天嗜睡、睡眠麻痹、睡前幻觉等症状。
失眠患者白天使用兴奋剂后,晚上可能会失眠或睡不安稳。此时应在睡前口服半衰期短的催眠药,如唑吡坦,并尽量避免使用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嗜睡加重。
中医治疗
心脾两虚1。症状有睡前嗜睡、头晕眼花、出现幻影、精神萎靡、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弱等。
2.治心脾。
3.加味归脾汤。
腹胀、腹胀、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芳香化湿,健脾行气;心阴不足,睡前多眩晕、多幻影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脾气1的弱点。症状有整日嗜睡,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舌淡,舌苔薄白,脉弱。
2.该疗法能补益气血,提神醒脑。
3.复方养心汤
水郁心悸者加猪苓、槟榔、泽泻;对于整天醒不来的,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醒神。
肾阳虚1。症状有嗜睡,嗜睡,腰膝酸软,四肢发冷,阳痿,小便长,夜尿频,舌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2.温补肾阳法。
3.方药右归饮加减。
如气虚血亏等。,人参可重复使用,并可加入白术和黄芪。
髓海小于1。症见嗜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神情呆滞,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舌红,舌苔薄白,脉细或细。
2.治疗方法:填精补髓,健脑开窍。
3.左归丸方加减。
遗精,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藕,补肾涩精;潮热盗汗口干者,宜去山茱萸、鹿角,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心阳虚是1。症见嗜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疗方法温补心阳,补益心气。
3.方剂桂枝甘草汤加人参益气汤。
四肢冰冷者,宜去桂枝,加肉桂、干姜,补火助阳,温经;面色苍白、血虚者,加阿胶、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补血。
胆热痰阻1。症见嗜睡、头晕、口苦口干、恶心、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数。
2.清胆化痰法。
3.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
因痰浊内阻,气不降下,心肿硬,气不除,加傅玄代赭汤益气和胃,化痰降气;困了可以加安宫牛黄丸提神醒脑开窍。
暑湿损气1。症见嗜睡,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体热自汗,头痛,口渴,便溏,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治暑益气。
3.自拟清舒益气汤加减。
如果热得厉害,就加石膏;如果舌苔白腻,去掉麦冬、知母,加入广藿香、砂仁。
脾湿肝郁1。症状有:经常嗜睡,神志昏沉,精神萎靡,四肢沉重,乏力,月经量多,面色发紫,腰疼重,白带多,咳嗽痰浊,头晕头痛,或上脘嘈杂,面色无华,记忆力差,舌质干黄。
2.治脾疏肝,祛湿醒脑。
3.方药万带汤加减。
加入乌贼骨、芡实、煅牡蛎止带;咳痰多浊者加半夏、天南星;菊花、川芎、天麻等。对于头晕和剧烈头痛的患者。
湿浊困脾1。症状包括经常嗜睡、头脑昏沉、精神萎靡;四肢沉重,倦怠乏力,胸闷胀满,口腻,舌质淡,舌苔厚腻白,脉缓或滑。
2.治脾化湿,开窍。
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若湿痰过多,舌苔白滑,加泽泻、桂枝利水饮;若肝阳上亢,加钩藤、珍珠母、赭石,以息风潜阳。
瘀血阻滞1。症状包括嗜睡、发病时间延长、精神疲劳、嗜睡、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多梦、舌质紫暗、常有瘀点或瘀斑、脉细弱。
2.治气活血,开窍健脑。
3.通窍活血汤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葛根、元胡;血瘀惊风者加僵蚕、全蝎、蜈蚣。
嗜睡症的饮食是1,饮食要清淡:吃了太油腻的油腻菜肴后,人体消化脂肪时血液会聚集在消化道,必然影响大脑的供血,从而使人饭后疲劳,降低工作效率。适量吃一些韭菜、蒜苗,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可以恢复精力,消除睡意。
2、吃蔬菜水果:春季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时令蔬菜水果,保证饮食均衡,对维持正常机能,保持旺盛精力有积极作用。
3.吃姜。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华鱼蟹中毒。但是,生姜不宜在夜间食用。其姜酚刺激肠道蠕动,可增强白天脾胃功能。到了晚上就成了影响睡眠,伤肠的一大问题,所以不适合晚上吃。
消除睡意的良方——芡实山药薏米粥
材料:取芡实15g,薏苡仁30g,山药30g,红枣10枚(去掉)。
做法:山药去皮,切成细条。然后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1000 ml水,小火煮沸,炖20分钟,然后空腹食用。一天两次。
功效:山药是一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有补肾健脾、益肺气、化痰止咳、强身健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湿热泄泻等疾病。另外,山药含有粘蛋白,所以也有降血糖的作用。薏苡仁具有健脾燥湿、止泻、清浊化痰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利尿祛湿药。此外,薏苡仁还有去除肌酸和水肿的功效。
大枣具有健脾和胃、安神补肾、益肝补血的作用,是极佳的营养滋补品。《本草纲目》记载:红枣治脾虚、少食糖、气血两虚等症。所以脾胃虚弱、腹泻乏力的人,只要每天吃七颗红枣,就能达到健脾胃、止泻、补气血的效果。
芡实山药薏米粥具有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滋肾养肝、行气养血的功效,可治疗痰湿体质人群的嗜睡、疲劳、乏力、肌肉无力,从而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