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炭疽热。真菌性疾病,以病斑处粉红色粘性物质为特征,主要危害植物幼叶。开始时,受害部位是叶缘或叶尖处一个浸满水的圆形和近圆形暗褐色斑点,随后由几个病斑逐渐扩大为不规则斑点,颜色变为褐色。有些病斑呈云状,边缘有淡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色,有许多微小的黑点。严重的话,整片叶子都会死掉。波士顿蕨柔软的生长点被这种病菌入侵,顶部变褐色枯萎,损害了植物的商业外观。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菌的形式在病叶上越冬。当温度上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就开始生病。病菌靠雨水传播,在25℃、湿度80%~90%时传播迅速。防治:该病以预防为主,在雨季和新叶形成的高温高湿季节进行喷雾防治。通过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带病植物的传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收到良好效果。有效农药为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杀菌剂如盛达、力得克、斯波克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称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顶端。受害叶片起初是圆形黑点,后来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灰黑色,有小黑点。之后病斑迅速扩大,叶片最终变黑、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落叶,春、夏、秋三季均有可能发生,在湿热季节易流行。防治:对发病植株立即隔离喷药,或砍下集中焚烧,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高也容易发生褐斑病。病害发生初期可用50%代森锰锌水溶液300-400倍和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进行防治。
3.线虫病。又称为根结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为白色线状软虫,有两个尖端。病株萎蔫,带有褐色斑点,逐渐死亡。温室内多种蕨类植物受线虫危害,可通过从中脉延伸至叶缘的一条红棕色或黑色的带状线来识别。将一小块褐色斑块放入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虫在四处活动。防治:去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危害。使用10%的敌敌畏、洗必泰或25%的磷酸盐等农药,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浇少量水,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种群密度。热水处理也可用于防止巢蕨的线虫损害。种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物10~15分钟。
4.铁锈。蕨类植物会发生锈病,如翠云草。每年3-4月在幼叶基部对侧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5月,淡黄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分布在叶片上,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的孢子器侵入植物,植物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防治,每隔10~15天喷洒1次,共3~4次,可达到一定效果。
5.乌黑的斑点。蕨类植物的叶子上覆盖着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和其他吸吮昆虫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尼古丁和肥皂,以控制介壳虫和其他带刺的昆虫。
6.突发疾病。该病由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变软、变黑、解体,常发生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蕨类孢子宜播在蒸汽灭菌的土壤上,或用双氯芬酸溶液浇水,也有助于抗立枯病。
第二,生理疾病
1.晒伤。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6000Lx。强烈的直射光会使叶子干燥脱水,变黄或烧焦。防治方法:蕨类植物叶片在半阴状态下,有2~3小时日照,可保持常绿;已被烤焦的蕨叶,除了要及时剪掉保持整齐外,还要精心养护,避免受到强光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太干燥,容易导致叶片卷曲,春夏生长期要多浇水。但在夏季,蕨菜栽培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要控水,保持微湿;冬眠期间应减少喷水,以免叶片腐烂。
3.温度不舒服。①高温危害。大多数蕨类植物需要18~25℃的适宜温度。盛夏的短时高温也会使蕨叶枯萎、焦枯。因此,从4月底开始,就需要通过遮盖太阳、地面洒水和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半耐寒蕨类植物,如铁线蕨属。要求温度不能低于5℃,而不耐寒的蕨类植物,如三毛蕨。、燕窝蕨和鳞毛蕨。不应低于10℃。温度过低,叶片会受损,造成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烟熏、多施暖肥等措施,确保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1)元素缺乏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容易引起蕨类植物的异常生长发育。喜钙蕨类植物,如铁线蕨、银铁线蕨、石韦等,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鸡蛋(壳)。薇菜、狗脊鳞毛蕨、构巢凤尾蕨、黑凤尾蕨等喜酸蕨类植物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配合施肥,用明矾肥浇水。②实病。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当肥害严重时,可以通过冲洗来挽救。具体方法是将土壤疏松,用长流水冲洗半天。一般冲洗1~2次即可有效。生产中要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粪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从而维持蕨类植物的旺盛生长。
三、常见害虫
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和蛞蝓。1.鱼鳞虫。在多种介壳虫中,以介壳虫和介壳虫最为严重,其他介壳虫很少见。介壳虫寄生在蕨类植物叶片的边缘或背面,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它们移动到叶子的背面时,它们开始结皮,并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中的汁液。介壳虫繁殖更快。昆虫多了,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枯萎。严重时,整株植物会枯萎死亡,还会诱发煤污病。受损叶片有斑点,影响生长和观赏。雌性成虫可连续产下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可长成成虫。刚孵出的幼若虫抗药性差,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预防没有特效药,一般以预防为主。检查时要注意保持环境通风。种植蕨类植物时,要控制叶片不要太湿,经常检查叶片的正反面,少量虫害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5月下旬是介壳虫的高峰期。此时可以用1000倍液喷洒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异硫磷、80%敌敌畏乳剂。马拉硫磷喷雾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非常有效。反复喷尼古丁和肥皂也能去除介壳虫。虫害严重时,要把整片叶子割下来烧掉。少数蕨类对有机磷过敏,应用前应进行检测。还要重视和利用红酵母等介壳虫的天敌。
2.蚜虫。蚜虫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初夏,经常成群生活在蕨类植物的嫩芽处。当它有害时,用有刺的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子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往往会导致各种霉菌的寄生,容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冲洗,再喷洒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拟除虫菊酯2000~3000倍、2.5%鱼藤1000~1500倍、敌百虫654300倍。
3.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螨虫,体型小,繁殖快。它能在1年内繁殖约10代。红蜘蛛用尖锐的口器吸取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子变黄。由于其体积小,繁殖快,肉眼难以发现,如果不及时预防,危害会非常严重。高温季节交替使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和50%氧化乐果1000倍液进行防治。
4.蛞蝓蛞蝓也叫蛞蝓,属于腹足纲,蛞蝓科,形状像带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覆盖整个背部。两对触角,第二对顶端有眼睛。肺孔开在身体的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纹。初夏,白色的卵产在树皮和石头下。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经常藏在锅碗瓢盆的内壁,底部的漏水孔,或者植物和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它们喜欢晚上出去吃蕨类植物的嫩枝和叶子。22~23夜间喷洒70~100倍氨水,即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以使用手动捕获。蛞蝓的再生能力很强,抓到的蛞蝓要扔到盐酸溶液里杀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除了蛞蝓,还有大量的蜗牛、鼠女等小动物,疯狂地吃蕨叶;蚯蚓吞噬蕨类植物的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喷洒灭蚁灵、螺蛳粉、灭蚁灵或石灰,喷洒氨水、高浓度盐水、硫酸铜等。,并人为杀死。
第四,苔藓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伤害蕨类植物,但可以遮荫和影响蕨类植物的原叶和小植物。它们扩散很快,可以很快遍布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的生长。处理方法: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消毒土壤,避免其他孢子植物污染土壤。此外,不干净的浇水设备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迅速生长成熟,以减少其他孢子植物的影响,是避免危害的好办法。
茴香病虫害防治
茴香,又称茴香、香菜等。,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植株高度在0.4m之间,花期为5-6月,结果期为7-9月。这些花很小,是黄色的。做过饭的朋友应该知道,茴香既是调料又是蔬菜,它的果实还是一味中药。下面说说日常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
疾病
白粉病
发病初期,植物的叶片上会出现白斑,之后会逐渐扩大。严重的话会整片叶子坏死。
灰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叶柄,发生时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和叶柄腐烂腐烂。
根腐病
顾名思义,主要的受害部位是根部,在苗期会直接导致幼苗死亡,而在成熟期会导致根腐病,稍微一拽就能把植株从盆土中拔出来。严重时还会造成整株死亡。
核盘菌
这种疾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柄和茎。病后先软化,再慢慢衰减。
病毒病
可危害全株,其中病后叶片会起皱,还会阻碍全株的正常生长,影响开花结果。
虫害
蚜虫
这种害虫会从植物的叶子开始,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前期不制止,会在很短时间内传遍全厂。严重时会引起植物的病毒病,从而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发现病虫害时,初期可以人工清除,然后喷洒杀菌剂等。中期要喷专用药,后期要先把病虫害严重的部位剪掉,再换盆换土补种,再喷药防治。
首先要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高温降温,增加空气流通。
日常浇水时,切不可使土壤积水或使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
刺蔷薇的病虫害防治
这是蔷薇科的灌木植物,多分布在北温带。在中国,它在许多省份都有种植,如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等。此外,在北欧和日本也有分布。我们可以在阳光充足的山坡、森林或灌木丛中找到它。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应对病虫害。
疾病
第一种病叫黑斑病,我们比较熟悉,很多种类的植物都会被这种病困扰。它主要危害这种植物的叶部。发病初期,其叶片表面会出现一些小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小斑点会逐渐连成一些大的圆形斑点,颜色也会逐渐加深。要防治这种疾病,首先需要及时清理落叶,剪掉患病部分。其次可以喷一些药,比如波尔多药水。当然,加强管理也很重要,比如滴灌。
第二种病叫锈病,也很常见。可能会对树叶和树枝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部分树叶脱落甚至死亡。对于这种疾病,要加强监管,尽量及时采取措施,每隔一周喷一次相应的药水,连续喷三四次,就可以很好的抑制。
虫害
首先是金龟子,它对这种植物的叶、花、根等部位都有危害,尤其影响开花的质量。对付它,可以用光诱杀生的方法。如果非常严重,你就必须喷洒杀虫剂。
第二种是刺蛾,它吃树叶,造成树叶损伤。对于这种害虫,首先要仔细检查树枝上是否有虫卵,如果有,及时剪下,并喷洒福灵乳油等药液。
杜鹃花的病虫害防治
杜鹃花蜡叶是常见的家庭观赏花卉。五颜六色的花非常漂亮,但是这种花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那么杜鹃花蜡叶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呢?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叶肿病
叶肿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交替的季节,尤其是春末。该病主要发生在嫩叶和嫩芽上。发病后,叶片会胀大膨胀,患处前端呈球形。起初会有淡红色的斑点,然后斑点逐渐变成褐色,叶面出现白色粉末,然后所有的斑块都变成深褐色,整个叶片膨胀卷曲,最后病叶死亡脱落。
防治方法:在病斑扩大并产生白色粉末之前,尽早剪去病叶。注意不要把病叶留在盆土里,把它们都从植物上烧掉。除去病叶后,用代森锌药液喷洒植株进行杀菌处理。
叶斑病
叶斑病是杜鹃花蜡叶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发生在潮湿的雨季。刚开始会出现一些小的褐色斑点,然后斑点逐渐增多变暗,形成深褐色斑点,斑块上出现黑色斑点,最后叶子变黄枯萎。叶斑病对杜鹃花蜡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不仅会影响今年的开花情况,还会影响次年花芽的形成。
防治方法:发现叶肿后,应尽快剪去病叶,然后在植株上喷洒托布津药液进行治疗。
叶蜡病
这种病一般是由蚜虫引起的感染引起的。发病时,叶尖会产生一层白色或淡粉色的蜡质物质,使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先将所有染病叶片清理干净,再用含铜制剂喷洒植株进行处理。在日常维护中,可以喷洒杀虫剂来控制蚜虫和其他类似的害虫。
黄疸病
杜鹃花蜡叶喜弱酸性土壤环境,如果土壤偏碱性,会导致叶片黄化坏死;如果任何一个因素出了问题,如养护不当、水分过多或过少、施肥不及时、光照补充不足等。,会导致杜鹃花蜡叶变黄。防治黄萎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求合理栽培。
俊培冲
这种害虫经常聚集在叶子背面以吸汁为生,会导致病叶上出现一些白色变黄的斑点,影响植物的生长。为了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我们可以喷洒辛硫磷和其他液体药物来控制害虫。
短毛螨
这种昆虫通常在夏天繁殖,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发病后会造成大片叶子脱落,极大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样,还有叶蜂和介壳虫。杀虫可以用药物进行,也可以人工进行。平时要注意环境的通风,及时喷药杀菌,合理保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