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黄帝内经》三十六:知阴阳四时,易把脉。

继续和大家分享黄帝内经。很多人抱怨说这本《内经》很难理解。阅读原文其实不难,难的是理解整篇文章背后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字背后的内容。古人言简意赅,很多内容只有我们才能理解和体会。

在上一篇文章中,杨二与你分享了脉搏应该是微妙的。文章开头他说“什么时候脉搏最准?”本节与您分享正常脉搏的样子。

黄帝问他的老师齐伯,人体跟随四季的脉象是怎样的?怎么才能知道病在哪里,有什么变化?再详细一点,一开始怎么知道这个病是什么样的?

几个问题就像机关枪,打在了齐波身上。这个学生真的好学,什么都想让我直接告诉他。

齐波捋了捋胡须,回答道:我来说说人体适应自然的一些变化。天地之间,万物之外,六合之内,所有的变化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阴阳”二字,体现为四季的变化,所以人体的阴阳盛衰也是适应命运的循环。春季气候温暖,发展为夏热,秋季风大,发展为冬季寒气,为四季气候变化。

人体的脉象随着变化而变化,体现在“盛衰”四个字上。

它作为一种规律体现在春脉的意象中;夏脉如一瞬;秋脉就像平衡的象征,冬脉就像力量的象征。

规则权衡是什么?

量规是画园林的工具,比如圆规和矩,方尺。力量是砝码,平衡是横梁。

将古代的四大量具按规则称重,总结四季脉象的变化。春脉弦,夏脉泛,秋脉浮,冬脉沉。

阳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是,

立春至日后四十五天,阳气微升,阴气微衰;

从夏季至日到初秋的45天里,殷琦略有增加,杨琪略有减少。

四季的阴阳盛衰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人体的脉象也会随着这样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脉象与四季阴阳不对应,就是病态。所以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可以知道哪个器官有病,然后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季的时间来判断病逝的时间。

一年四季变化之微妙,始于辨阴阳。

如果我们能观察人体的十二经脉,加上相应的五行,我们就能了解生命的规律,所以我们以四时阴阳为标准。如果能遵循四季阴阳变化规律,那么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与天地阴阳相统一;

只有知道了天人合一的规律,才能判断疾病的加重和好转,甚至判断是死是生。

所以在人体内,五音对应五音;五色对应五行;脉象对应阴阳。

例如,从《红楼梦》看殷和的变化。

当殷琦很重的时候,你会梦见洪水和可怕的事情。相反,当杨琪强大时,你会梦见火被加热了。阴阳盛开时,梦见自相残杀,破坏东西。

在大比武中,我梦见飞翔,在下笙中,我梦见坠落,当我吃得太饱时,我梦见把食物给人。如果你太饿了,你会梦见得到食物;肝满则梦怒,肺满则梦哀哭;如果你肚子里有很多短虫,你会梦见大家都聚在一起;如果你肚子里有虫子,你会梦见和伤病作斗争。

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在青春期的时候,我经常梦见我会像一只鸟一样在天空飞翔和翱翔。那时候我以为自己的内心是向往自由的,原来太阳才是精神。我有一个90后的同事。他说他不能吃辣椒,他会梦到一旦有热的东西就会被剁死。

现在想来,这些都验证了《黄帝内经》阴阳的变化。

所以中医脉诊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的。第一步,要沉着冷静,把自己的心变成一面平静的镜子,这样才能很好地了解脉象的细微变化。

春天的脉搏在外面飘荡,像鱼在水波中飘荡;皮肤上能感觉到夏天的脉搏,大而飘,很有力。就像夏天万物茂盛的生长;

秋天的脉搏在皮下,就像毒刺即将藏身,动物准备在洞里冬眠;冬天的脉搏沉到了骨头里,就像冬眠的昆虫藏不住一样,尤其是北方人更好理解,东北叫猫冬。

所以,中医的脉诊并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知道了规律和方法,就可以通过把脉来体会五脏六腑的变化。

所以摸脉可以摸到里面脏腑的变化,也可以摸到体表经络和气的情况,结合经络沿线的经脉来诊断疾病。很容易知道病根。

春夏秋冬表里六个方面是脉诊的大法。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

重要的话说三遍!!

我是中医二羊

读中医经典,用经典一直在路上,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眼不识红栀子花,愿为熊胆作君子,继四圣与黄奇之技。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