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现代研究。
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合成的鱼腥草能显著提高白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和血清备解素。家兔每天肌肉注射鱼腥草8毫克。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备解素也显著升高。鱼腥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治疗性病有重要意义。
抗生素作用
从鱼腥草中提取的黄色油状物质。对多种微生物(特别是酵母菌和霉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合成加合物被称为合成鱼腥草。
十二烷醛的亚硫酸氢钠加合物被称为视紫红质,在体内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素耐药的MIC为62.5 ~ 80 mcg/ml,对流感杆菌的MIC为1.25mg/ml。结核分枝杆菌H37RY菌株在白朴液体培养基上为65438±06 mcg/ml。在改良苏通半固体培养基上为25mcg/ml,其钾盐为12.5mcg/ml。人工合成的异烟肼鱼腥草素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作用,其MIC为0.78 ~ 3.1 mcg/ml,对感染结核的小鼠有害。能明显延长存活时间,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mg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62天,混合喂养效果更好。
病毒作用
培养人胎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鱼腥草煎剂(1:10)对甲型流感(亚洲A)毒株68-1有抑制作用,并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雨桐报道了通过乙醇提取获得几个非挥发性油馏分。其中,鱼腥草。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ⅱ无明显作用。鱼腥草的合成衍生物。还具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但对脑心肌炎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证明鱼腥草的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中,而在非挥发油中。体外实验表明,鱼腥草水提取物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感染,其具体机制是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转录因子活性。
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注蟾蜍肾或蛙蹼,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和尿液分泌,从而起到利尿作用。其作用可能是有机物引起的,钾只是起到了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当它直接作用时,能减弱钩端螺旋体-死亡-溶解的活性,也能延缓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发病。
与TMP的兼容性
和TMP,张永恒报道0.75mg/ml鱼腥草组和0.75mg/ml鱼腥草-7.5mg/ml TMP配伍组比较(t = 5.6) p < 0.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75mg/ml鱼腥草-7.5mg/ml TMP配伍组与7.5mg/ml TMP组相比(t = 2.78) P < 0.01,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两者联用的抗菌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具有协同作用。0.1ml/ml的鱼腥草挥发油无抑菌作用,0.1ml/ml的鱼腥草挥发油-7.5mg/mlTMP配伍组与7.5mg/mlTMP组比较(t = 4.2) P
病原微生物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实验证明,鱼腥草煎剂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裂褶菌、福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和肠杆菌科细菌。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种从鱼腥草中提取的油。对多种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称鱼腥草煎剂的抗菌效果并不明显。
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癸基乙醛对多种细菌、抗酸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但性质不稳定。它的亚硫酸氢钠加合物性质稳定,并保留其抗菌活性。国内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合物称为合成鱼腥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青霉素耐药菌株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和流感杆菌较敏感,其次是卡塔克菌和伤寒杆菌,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痢疾志贺菌不太敏感。对于小鼠结核感染,鱼腥草能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此外,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曲霉属。、红色毛癣菌、叠瓦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样小孢子菌、鲨鱼毛癣菌等。合成的十二醛亚硫酸氢钠加合物称为新鱼腥草,在体外对肺炎球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孢子丝菌也有抑制作用。合成的苊鱼腥草素异烟肼在体内外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水煎剂在体外对钩端螺旋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时,可减弱钩端螺旋体的活动-死亡-裂解,延缓豚鼠钩端螺旋体的发病。
培养人胎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鱼腥草煎剂(1:10)能抑制甲型流感(亚洲A)毒株68-1的生长,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实验表明,鱼腥草的抗流感病毒成分是非挥发性的。鱼腥草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灌胃和滴鼻均有明显效果。但对脑心肌炎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鱼腥草水煎剂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血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人工合成鱼腥草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家兔和患者血清备解素水平。
抗肿瘤作用
新鱼腥草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癌细胞内cAMP水平有关。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新鱼腥草在不同时间腹腔注射,癌细胞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和腹水量均显著降低,但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
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甲醛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还能显著抑制人γ-球蛋白在Cu++存在下的热变性。鱼腥草能显著抑制巴豆油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显著抑制HCA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染料渗出。鱼腥草中含有的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过度活跃。
其他功能
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SRS-A)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明显抑制致敏豚鼠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拮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对豚鼠回肠的收缩,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皮下注射鱼腥草水溶液有轻度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基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静脉注射20 ~ 40 mg/kg可使犬血压降低40 ~ 50 mhg (5.32 ~ 6.65 kPa),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鱼腥草汤能抑制血清分泌,促进组织再生;具有止痛和止血的作用。腹腔注射可缓解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鱼腥草还具有镇痛、镇咳、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促进红皮病伤口愈合、改善牛皮癣等功能,鱼腥草素能刺激皮肤起泡。皮下注射水溶性鱼腥草也有轻度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基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犬静脉注射20 ~ 40 mg/kg可使血压降低40 ~ 50 mhg。
副作用
鱼腥草。毒性小,口服后有鱼腥味,肌肉注射时可出现局部疼痛。对阴道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鱼腥草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如药物性皮炎、末梢神经炎、过敏性紫癜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3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并提醒临床应用中加强药物监测,严格按照药物适应症使用,避免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静脉滴注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避免快速输液。
2006年6月,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中药注射剂被叫停,中药连续不良反应成为关注焦点。
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内酰胺,马兜铃酸可能引起肾纤维化和尿路上皮癌。
毒性
鱼腥草的毒性很低。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65438±0.6±0.081g/kg。体重17 ~ 20g的小鼠,静脉注射鱼腥草1.5mg(相当于人注射剂量的200倍左右)。1周未观察到死亡,90%死亡。
静脉滴注38 ~ 47 mg/kg不会引起犬死亡,但当剂量增加到61 ~ 64 mg/kg时可引起死亡。解剖显示肺部有严重出血和血栓形成。
给狗皮下注射80 ~ 160 mg/kg,持续1个月,早期出现大量流涎、呕吐,对食欲、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狗每天灌胃80 ~ 160 mg/kg,持续1个月。观察到大量流涎,早期常出现呕吐。此外,没有任何异常。
另外,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上尿路上皮癌,所以不要长期食用!特质识别
茎扁圆形,皱缩弯曲,长20 ~ 30cm表面黄褐色,有纵棱和明显节,下部节留有须根;易碎易断。叶互生。压扁后多收缩,呈心形,长3 ~ 5,宽3 ~ 4.5厘米;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褐色;叶柄细长,基部和托叶形成鞘。尖刺是附生的。压碎后有腥味,略涩。最好是叶子多,颜色绿,花穗多,腥味浓。
显微鉴定
叶表面视图;上下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波状纹理致密,气孔不规则,有4 ~ 5个附属细胞;油细胞散在,圆形,7-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在其周围。
腺毛无柄,头部3-4个细胞含有淡褐色物质,顶端细胞常无分泌物或皱缩。
非腺毛(在叶脉处)有2 ~ 4 (-10)个细胞,长度为180 ~ 200μ m,表面呈条状,基部直径约40μm..
下表皮有许多气孔和非腺毛。
叶肉组织中有小簇。直径为6 ~ 10μ m..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适量。放入小试管中,用玻璃棒压住,滴少量品红亚硫酸试液,直至上层粉末湿润,静置片刻,从侧壁观察,湿粉呈粉红色或红紫色。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入乙醇65438±00ml,加热回流65438±00min,过滤。取2ml滤液,加入少量镁粉和3滴盐酸,水浴加热至呈红色。薄层色谱
①取1g粉末,加入10ml甲醇,浸泡过夜,过滤。将滤液浓缩至65438±0毫升,用作驱油测试溶液。此外,取少量金丝桃苷溶于甲醇中作为对照溶液。取适量供试品和对照品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乙醚-甲醇-水(4.5:1:1.5)展开,用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示浅黄色斑点,在紫外灯下显示深棕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2g,加入10ml水和8滴8%氢氧化钠,冷浸2h,不断搅拌,过滤。将滤液5min置于分流漏斗中,加入10ml乙酸乙酯和6滴7%盐酸溶液,摇匀5min,静置,取乙酸乙酯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乙醛癸酸酯作为对照品,加入乙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10μl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苯-无水乙醇(7:2)展开,喷5%氯化铁试液显色。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