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食、素食、运动减肥总是失败?

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推杯换盏,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节假日家人聚在一起享受美食,喝辣的也无可厚非。关键是,目前中国有3亿人“超重”

有5000万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肥胖国家。所以大街小巷都是减肥网点,但是有几个减肥成功的呢?

因为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靠单一的饮食是没有用的,节食后反弹更严重;通过素食和减少能量摄入来减肥,在西医营养学理论上是对的——人体如果摄入的能量低于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可以减肥的,但大多不能成功;运动减肥也很少成功。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

其实,我们还得从祖国的中医中寻找答案:

早在古代,我们的中医对肥胖就有深刻的认识:“苏文?《虚实论》总评说:“胖子也会糊梁之病。”“苏文?怪病论也说:“此肥美也,此人必食甘肥。”此外,凌提出了肥胖三联症,即肥胖患者分为三种类型:肥胖者、奶油者和肉食者。

中医认为肥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暴饮暴食、先天禀赋、工作锻炼太少等。病机一直属于阳虚痰湿。脾若虚弱,则无法运化,水谷失于运化布,化为膏水,滞留体内,致肥胖;肾阳不足,导致血液搅动无力,蒸腾作用丧失,水液气化,导致血液循环缓慢,水湿停滞,产生肥胖。

卿?陈师铎的《石室秘录》专门确立了胖子治法,指出胖子痰多,病机为气虚不能运行,痰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脾虚证多见于单纯性肥胖患者,水液运化失职,导致痰湿蕴结,经络不通。

综上所述,想要根除肥胖,必须以健脾祛湿、通络活络为基本原则,再借助现代西医营养,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根除肥胖。即使不调整,也不会反弹,因为你的“脾肾阳虚”已经治好了,你的运水湿津功能正常。

临床上,初期肥胖只是体重增加20% ~ 30%,往往没有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疲乏、气短懒言、气短气喘、腹胀满、气短气短、嗜睡、食欲亢进、易饥饿,或闭经、阳痿、心悸、怕热多汗、腰痛、关节痛等。

我的中医临床方法来调节肥胖;

一、中医:辨证论治,以健脾补肾为原则。这里就不描述了,因为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辨证开出药方。

针灸: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前期每天一次,后期隔天一次。

穴位:①枳沟、后溪、中脘、关元、腹结、丰隆、顾然、足理气。②督脉(大椎至腰阳关)、脾俞。两组穴位轮换使用,隔天一次。用毫针针刺大约20分钟。

随证加减:胃热:加穴加强搏击,内庭;痰湿:阴陵泉。

注:丰隆穴为足阳明经穴,可治一切“痰证”;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能促进三焦,两穴结合能促进付琪的调节。关元有壮阳作用;中脘为胃提穴,八会穴的腑会可健脾和胃;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发经点,八脉交汇处通向督脉。腹结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能行气活血,理气降逆;但谷是肾经阴虚的邢穴,有补肾利湿的作用;足近泣是足少阳胆经之失穴,八脉之交,脉之通,属木,有平肝熄风、消肿止带、调经回乳之功效。穴位* * *起到健脾理气,调理肠道,清腑的作用。

督脉起于小腹,运行于背部正中,与手足三阳经、阳萎经多次相交。它是阳经的总督者,在全身阳经中起着调节作用,是阳经之海,能刺激人体的阳气。脾俞是脾脏的背俞穴,是治疗脾脏疾病的关键穴位,能健脾利湿、清热止泻。脾阳虚好治。* *与督脉一起,起到补益人体阳气,加速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