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典型的扶贫例子?

一.毛香林

男,汉族,61岁,党员,重庆市竹县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夏庄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连根拔起,是党员中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原来的下庄村四周都是高山峭壁,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盘旋在悬崖上,几乎与世隔绝了几代人。从1997开始,毛香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上开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

初山公路建成后,他带领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用了15年的时间,探索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2065,438+02670元,夏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2016,夏庄村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第二,郑丹

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蒋倩乡致富带头人。

自从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丹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他坚决不做贫困户,思想上改变了“有所等待”的观念。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当苦力,同时带领村民干活,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利用乡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平台,带领一大批村民通过打工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查库那村有很多冲出贫困的典型。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傅凡平

女,汉族,48岁,群众,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被称为“黄土地上最倔强的女人”。18岁那年,一场大火让她失去了手和脸,一夜之间失去了三个亲人。后来,由于胃癌和丈夫的意外受伤,本来就贫困的生活更加艰难。

2015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搭上了扶贫的电商快车,先后创办了宜川县“郭云香”易门农产品、陕西蒙恩游喧电子商务、杨凌蒙恩游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司年销售额从50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

她致富后不忘老乡,资助了两名残疾贫困学生,建立了蒙恩优选扶贫平台,创办了蒙恩优选智能供应链,优先解决了残疾人和贫困户的就业,帮助村民建起了60多家网店,带动了620多名残疾贫困人口创业。

第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戴村党员、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王传喜1999上任,决心带领村民“连根拔起,摘掉穷帽子”。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中的人,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裕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1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是20年前的30多倍。

王传喜坚持在发展中利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了“印象世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方式,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户贫困户稳步脱贫,总投入超过65438+亿元。

动词 (verb的缩写)王兆全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寺岙村村民。

王兆全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用自己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帮助他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一个个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两万多元。

2065438+2008年6月,他主动申请“脱贫”,率先成立了村里第一个专业养殖合作社,动员邻居将肉牛养殖推广到周边村庄。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2185头,年均收入约6000元。

他愿意“展示自己”,把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养殖经验分享给干部群众。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播放,有力地鼓舞和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人民网-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