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疏松肥沃的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壤土较好,粘土和低洼地不宜耕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芍药种植技术。希望对你有用。

芍药栽培技术。1.选址和整地

种牡丹的地必须经过3?芍药采收后需要4年翻土,种植前的整地一定要集约。前一次收获后,晴天不粘手时,深翻30-40 cm,至土块细平,施牛粪、猪粪或饼肥作底肥,与泥浆混合均匀。

第二,繁殖的方法

繁殖方法主要是芽头繁殖和分根繁殖。分根繁殖可以大大缩短芍药的栽培周期,省去了育苗步骤,所以目前生产地区多采用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芍药有很多分支和根。收割时,粗壮的根被砍断入药,只剩下筷子、铅笔那么粗的根。根据芽和根的自然分布,切成2-4个分枝,每个分枝1-2个全厚芽,1-3个根。根的长度保持4-6寸,多余的根保留。65438+10月9月份,在田间修剪芍药时,也可将适宜育苗的根和芽剪下,进行种植。

收获时取出的根通常需要3-4个月才能种植,并且必须储存起来。方法如下: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先在平地上铺2-3寸的湿沙,上面堆上芍药根,厚度约5-6寸。芍药根的芽要朝上,按顺序斜放。用2-3英寸厚的湿沙覆盖,并用砖块或其他物体围起来。半个月后,沙子逐渐变干,细沙漏进幼苗的毛孔里。为了防止牡丹头露土后干枯,桩上要铺1-2寸厚的湿沙。储存期间,应经常检查。如果是干的,要适当洒水,但不能太多。以不晒砂为原则,水太多容易发霉。存放过程中如发现霉变,应及时翻面,清除霉变,然后重新堆放,防止扩散。

第三,种植

种植前要将芍药的花蕾按大小分为两种,分别种植,便于日后管理。如果种植量大,管理好,可以提前一年收获。一般种植时间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晚也不能超过初霜。如果太晚,一方面是因为储存的牡丹芽已经萌发了新根,种植时容易折断;另一方面,种植后气温变低,发根不好,影响第二年的发芽和生长。种植时开穴,行距40-4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16-20cm,每亩可种植3500-4000株。开穴后,每亩穴施腐熟粪肥、堆肥或烧泥灰、草木灰1500-2000公斤,与穴土混合均匀。然后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公斤。肥料完全渗入土壤后,用畦面覆土,芽要在地下5厘米左右。覆盖操作要细致,土要分细,不能用土块覆盖。被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气性强。芽头易受干旱和冰冻,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第四,现场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缺草,尤其是种植后的第二年,因为行距宽,每株苗不多,杂草容易滋生。如果杂草不及时除净,会阻碍芍药的生长。所以种植后幼苗发芽时,要培土除草,然后隔一个月一次,以达到松土不生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轻松3-5厘米的表土,以免伤根,注意不要断苗。如果断了,当年就不能发芽,影响生长。

2、追肥:芍药当年种植后不需要追肥。第二年追肥4次。3月第一次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斤;第二、三次,5、7月份,每亩每次施人粪尿1500斤,菜饼肥25斤;每次在11-65438+2月,每亩施人粪1500-2000公斤。第三年追肥3次,根外追肥可用过磷酸钙进行。第四年春季,根据芍药生长情况,追肥可1-2次,每次追肥应在植株旁开洞或环形浅沟施入,施完后应覆土,避免肥料流失。

3.排灌:芍药耐旱,但如果长时间太阳光太干燥,对生长不利,所以干旱时还是要灌溉。芍药怕积水,常引起疾病,更要注意排水。

4.摘芽:4月中旬出现芽时,在晴天采摘全部芽,以集中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现在摘花还不晚。

5.修剪:为了提高芍药的品质,促进主根的生长,产区经常在9月和6月,即65438+10月秋收和冬种前夕的闲暇时间进行修剪。方法是将植株间的土锄掉,露出大部分主根,用刀或剪刀从主根的上侧把根剪掉;如果发现主根的一部分腐烂了,要用刀把腐烂的部分全部剪掉,疤痕就会愈合。对剪下的细根酌情处理,如能作苗,可剪下作苗;几个暂时不能当苗的精品,可以留到明年稍微长大一点;剪掉所有多余的以浓缩养分,促进主根生长;主根以下伸入土壤的底根要吸收养分,不能切断,然后覆土施肥。这项工作对于提高芍药的品质,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五、病虫害防治

疾病:

1,芍药锈病:是芍药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5月初开花后发病,7、8月发病严重,直至地上部分死亡,晴天多雨、温暖潮湿或低洼易积水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牡丹采收时,将病叶清理干净,焚烧,减少越冬菌源。选择地势高且干燥、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高畦种植。可使用三唑酮和农抗120进行化学防治。

2.灰葡萄孢:病原菌主要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5月开花后发病,6-7月发病较重,一直危害地上部分直至死亡。阴雨连绵或露水较大时容易生病。

防治方法:芍药田应轮作,选择无病芽种植,雨后及时做好排水,平时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多抗霉素、异菌脲、速克灵等。可用于化学防治。

3.根腐病:主要危害芍药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常出现半浸烂。

防治方法:种植时用多菌灵浸种,主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杀菌剂防治可选用恶霉灵和福美双。

害虫:

1,蛴螬:5月至9月,危害严重。幼虫以芍药根为食,在芍药根表面形成许多斑点,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加入辛硫磷或乐斯本的水。

2.小地老虎:一般4-5月危害严重。

控制方法:相同的幼虫

六、收获与加工:

根药。从千禧年刨到秋分。选一个晴天把芍药的根全部挖出来,剪去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用开水煮熟(严格控制温度),加水淹没芍药根。煮的时间取决于芍药根的粗细,一般以芍药根无白心为好。大火减轻了,小火却不能切成碎片。取出,用冷水浸泡,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皮肤,然后晒干。在晾晒的过程中,用麻袋或席子覆盖半天,俗称发汗。不出汗的芍药不仅干燥不彻底,而且粗糙、粗糙、不光亮,影响品质。

芍药种植要点。1.选地整地

一般选择排水良好、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作物中玉米、小麦、豆类、红薯等作物较好。种植前需精耕细作,耕深20-40 cm,翻耕1-2遍,结合翻耕,每亩施2500-4000公斤粪肥或堆肥作基肥,耙平作宽1.3-2.3米的高畦。如果雨水太多,排水不畅,边界宽度可在1米左右,20-30厘米之间的排水沟较深。边界的长度取决于地形。北方多做找平。

二。种植方法

65438+在芽下留一个2厘米长的头,以利于生长。一般采集1亩芽头,可种植3-4亩。

芍药的花蕾要剪下来种。如果不能及时种植,就要临时储存。在室内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在地面上铺湿细沙,将芽头堆起来,然后盖上湿沙存放。或者在室外挖个洞存放。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发霉。

芍药在8-65438+10月种植,但芍药的芽头发育新根太晚,种植时容易折断,影响来年生长。按牡丹花蕾大小种植,便于管理。行距50?30 cm,每亩4000-4500株。穴栽,每个穴放1-2个芽头,埋于地下3-6厘米,盖熏土并施人粪尿,堆成馒头状堆,方便越冬。第二年3月上旬左右,芽还没发芽就把土整平了。

2.单瓣芍药种子多。8月上旬和中旬种子成熟时,应在果实微裂时及时采摘,随收随播,或与湿沙混贮至9月中下旬播种。幼苗生长2-3年后种植。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很少使用。

三。田疃管理

1.翻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要浅,避免伤根杀苗。6月下旬,10,冰冻前在地面以上7-10 cm处剪去枝叶,在根际栽培约15 cm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脊亮根?方法,即在种植后的第二年5月上旬,将牡丹植株周围的土轻轻移去,使根部微微露出,晾晒5-7天,然后培土养根,可提高地温,杀虫杀菌,达到增产的效果,但晾晒时间不宜过长。

2.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三次,第1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淡人粪,第二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500公斤,第三次,10-11月,主要施环肥,每亩158。第三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斤;粪肥在11.500-2000公斤的月份施入。第四年收获前追肥两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施1次。每次施肥都是在植株两侧开洞为宜。

3.芍药的灌溉排水喜旱怕涝,一般不用灌溉。如遇严重干旱,以晚间灌溉1次为宜。在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可以减少根部病害。

4.摘芽为了集中根系生长的养分,每年春天花蕾出现时就及时采摘。

四。害虫防治

1.病叶斑病:多发生于夏季,主要危害叶片。患病植物的叶子早落,植物变得虚弱。防治方法:如发现病叶,应及时剪去,落叶清理干净,集中焚烧;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1: 1: 100波尔多液或50%杆菌肽800倍液,喷1次,连用7-10天,反复进行。

锈病:对叶子的损害,发生在5月初,7月和8月严重。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收割时集中焚烧残株和病叶,消灭越冬病菌;发病初期喷博美0.3-0.4度硫磺合剂或97%二氯化钠400次,喷1次,连续7-10天,连续多次。

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开花后发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使叶片枯死脱落,植株长势衰弱。防治方法:清除受损枝叶,集中焚烧;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场地通风通透;选取无病芍药芽作为种子,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播种;发病初期喷施1: 1: 100波尔多液,每10-14天一次,连续3-4次。

软腐病:病原菌从种芽切口侵入,是种芽贮藏和牡丹加工过程中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种芽应存放在通风处,使切口干燥。表土和熟土移出存放地点后,应喷洒1%福尔马林或坡美5度硫磺混合物消毒。

2.应通过常规方法控制害虫蛴螬和小地老虎。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和加工

1.种植3-4年后采收芍药。浙江的收获季节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和四川是8月,山东是9月。根中淀粉转化太晚,干燥后质不实,质地轻泡。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茎叶剪掉,把整个根挖出来。除了保留芽作为种子外,芍药的根被切断并加工用于药用。一般亩产鲜根700-800公斤。

2.加工:将芍药根按大小分开,放入沸水中浸泡5-15分钟,烫时勤翻,待芍药皮白、无刺激、有香味时,迅速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然后取出,刮去外皮,切两端,按厚薄分别晾干。也可以先刮皮,再煮干。晒干是加工的一个重要部分。阳光太强,外干内湿的表面就会开裂,容易发霉变质。一般早上会晒干,中午阴干3个小时,下午3点以后再晒干。晚上会堆起来用麻袋或草席盖好,让牡丹根部里面的水分渗出来,然后第二天再晒一遍,以此类推,直到内外完全干透。牡丹煮熟后,如遇下雨不能及时晒干,可用硫磺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