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肝病信号:目赤血丝、视物模糊、肝火。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用眼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视疲劳。视疲劳是指失明、眼睛肿胀、眼睛干涩、灼痛、眼睛和眼眶疼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和疲劳等全身不适。如果经常看电脑或者书,用眼过度会消耗肝血。
2.眼红血丝、视物模糊都是肝火的表现。
肝火旺盛主要是由于生活不规律,心情抑郁不佳,或者烟酒过度所致。肝经循头、耳、胸、胁而行,故出现头晕、胸胁胀痛。同时,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所以经常会出现眼红、眼干、眼部分泌物过多等眼部症状。此外,“肝内大怒”还会引起口干、口苦、口臭、睡眠时辗转反侧、易惊醒、全身闷热等。选择龙胆泻肝丸可以清肝胆火,也可以用水喝等量的枸杞和菊花。枸杞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肝阴充足,使肝脏杨灿受限,菊花能清肝明目。其实这茶就是大名鼎鼎的“杞菊茶”!
3.巩膜发黄是肝炎的表现。
“巩膜变黄”是肝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几乎所有的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巩膜变黄”。如果出现角膜色素环,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据统计,该病的遗传性发病率可占该病患者的90%。肉眼可见角膜周围有一条边宽约2~3 mm的黄绿色、蓝绿色或棕黄色环状带。
《黄帝内经》“五伤”之一是“久视血伤”。这里的“血”指的是肝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致,故需养肝益肾。
中成药对肝血虚有明显疗效。在关注眼部保健的同时,可以选择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成药内服治疗肝血亏虚
1,肝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脉细。当以养血柔肝为治时,甘阳丸,每次9g,每日三次口服;当归养血膏,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阿胶补血膏,每次10ml,口服,一日三次;复方阿胶膏,每次1片,一日三次口服。
2、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骨、腰膝酸软,甚至遗精、舌红少苔、脉数。当以滋补肝肾、养阴明目为治则时,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吴京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何首乌,每次5片,每日三次口服;明目地黄丸,每次9g,每日三次口服。
日常饮食中,建议吃一些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补充牛肉、鲫鱼、菠菜、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中药中,当归、白芍等。能补血,而菊花、枸杞有明目的作用。
怎么保护眼睛?
1.情绪调节:中医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惧、惊,也称“七情”。人的精神情感活动不仅受心神支配,还与肝脏的宣泄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生于气,针对情志之伤,影响肝气之畅。
若怒伤肝,肝阳上亢,则目赤头晕。思维伤脾,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凝滞,气血不优于目,导致视物模糊,失眠健忘。
2、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眼睛得到足够的休息,尤其是子夜和丑时(23: 00-3: 00),这是胆经和肝经的季节。此时人体不能平卧休息,回肝的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阳的上升。当肝阳亢盛,肝火上升时,就会出现目赤、头痛、头晕等不适。
3.坚持做眼保健操,简单易行,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眼睛的科学方法。它是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和针灸原理,结合医学运动方法创立的。通过眼部周围穴位、皮肤、肌肉,疏通经络、气血,增强眼部循环,松弛眼内肌肉,改善神经营养,缓解眼轮匝肌、睫状肌痉挛,消除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现代人用眼太多,一定要坚持。
4.理疗:每天早晚洗脸时,分别准备一盆40℃的热水和冷水。先将毛巾用热水浸泡后快速拧干,敷在眼睛上。毛巾凉了,用冷水浸湿拧干,敷在眼睛上。重复这个动作3次。每天坚持,可以调节眼睛的神经血管紊乱。
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注意多喝水,可以常喝菊花茶养血、清肝明目;少吃甜食,因为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消化吸收时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和钙。缺乏维生素B1会使眼睛的神经系统异常,缺钙会使眼球结构异常;常吃杂粮,因为杂粮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用杂粮和豆类煮粥,不仅对眼睛好,对身体也有好处。一般来说,用眼时间不要超过40-60分钟。合理正确的用眼,可以延缓眼睛的衰老。
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脑、电视、书籍看,尤其是在空调房里,容易导致眼睛干涩。对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人来说,每隔1小时就要往窗外看几分钟,看看绿地、蓝天、美景,让眼睛得到放松。坚持运动,户外运动可以使全身气血循环。另外,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眼睛可以随着快速运动的球体转动,可以起到调节和放松的作用。长期频繁转动眼睛还可以锻炼眼部肌肉,延缓老花眼,预防近视,是保护眼睛的最佳运动。炎热的夏天,出门一定要戴墨镜,防止紫外线老化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