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药材的及时管理

三伏天,高温高湿是中药材繁盛的有利时机,此时杂草也丛生,也是各种药材病毒病菌的高发季节。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3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以上,容易造成干旱;同时,又是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三峡药材的管理已成为生产和种植的关键。如果管理得当,会增产增收。如果管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大幅度减产,还可能导致绝收。所以三伏天要注意药材的管理。

一是旱灌排涝,防止虫害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气温一般在35℃以上。在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45℃以上,有时更高。这样的温度容易造成干旱,要对幼苗和半阴生草本植物进行灌溉,以保湿降温,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之前和下午6点之后。在三伏天,也是除草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最佳季节。农业谚语说“三天微旱,十天大旱”,意思是三伏天如果三天不下雨,说明旱情已经开始,如果十天不下雨,就是大旱季节。由于夏季有热带气流形成,容易造成强降雨、台风、冰雹等灾害天气。这个时候要注意排水。切记不要让农田积水。如果积水没有及时排出,一是容易淹死药材,二是因为高温使地表水温升高,把药材烧死。1998的洪水,让浙江的白术几乎绝产。高温高湿易发生虫害,如板蓝根的菜青虫、芍药的地老虎等。中药材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叶子或茎上都容易生虫。这个时候要抓紧预防,才能增产增收。

二是技术创新和科技增收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不仅成功地掌握了药理作用,还总结了丰富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经验,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将现代技术充分运用到管理技术中,有效地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比如决明子是一年生半灌木药材,夏季植株高大,大风容易造成倒伏,导致产量大幅减少。三伏天可以用现代技术控制生长两次(即用化学方法控制生长,具体方法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按一定比例各喷一次缩节胺)。这样,决明子植株高度可由原来的1.5 ~ 1.8m缩短至0.8 ~ 1.2m,主茎粗壮,分枝紧密,不易倒伏。对照施用,决明子增产25%。白术在高温高湿下容易感染病菌。三伏天每七天使用一次多菌灵,可大大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发生,从而增产15%以上。三伏天是药材补充营养的最佳时间。因为草本植物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吸收养分,喷洒化学药剂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叶面肥,磷酸二氢铵;根肥的巨大元素。科技创新在中药材上的广泛应用是国产药材增产增收的有利保证。

第三,及时收获变废为宝

三伏天是采收一些中药材的最佳时间,适时采收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据报道,在三伏天收获薄荷可以使薄荷油的产量增加25%以上。原因是此时薄荷植株最茂盛,下部黄叶不易形成。此时出油率最高,也是采摘薄荷叶和薄荷全草的最佳时机。大青叶三伏天采收一次,既能增加收入,又有利于通风采光,从而提高块根产量。中期是采收半枝莲的最佳时间。如果不及时收割,它会在秋天到来之前开花结果并停止生长。二次收获后浇水施肥,秋后可以再次收获。一年中收获青蒿的最佳时间是最后一次收获。如果过早,青蒿素的含量会大大降低,从而失去药用价值;如果太晚,茎木和叶片会变黄,青蒿素含量会降低。所以中药材只有及时采收,才能变废为宝,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