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非典的问题

摘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于2005年3月6日宣布其名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SARS是由一种新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中有显著的聚集现象。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

非典型肺炎其实是一组不同于所谓由细菌引起的典型肺炎的肺炎,典型肺炎过去是指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现在主要指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等未知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这些病原体也被称为非典型病原体。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病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被正式确认为引发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说,变异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关,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SARS学名的英文缩写)。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无关。香港卫生官员表示,SARS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Sars也可能是由生物体引起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冠状病毒(SARS病毒)引起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中间呈圆形,周围有灰色阴影,最外面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凸出部分。”在电子显微镜下一切都看得很清楚,这种病毒看起来“有点像自由女神像顶上的帽子,叫做冠状病毒或冠状病毒”。基本确定是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病因学的研究动态

将磨碎的肺标本的提取物注射到小鼠、鸡胚和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大脑中。“小鼠、鸡胚和细胞”是三种不同的病毒培养物。30小时后,除了鸡胚外,其他两种病原体培养都发生了变化:“接种该病毒的10只小鼠中,有8只出现了致病反应,其中两只死亡。”细胞的病理变化也很显著,“电镜下的细胞具有病理网状结构”。因为是第一次接种,所以各种变化还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接下来,我们应该继续用致病小鼠的肺切片提取物感染更多的小鼠和细胞,以获得更稳定的病原体。7天后,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罕见病毒,但在人体内发现的三种冠状病毒都只能引起普通感冒、轻度咳嗽和发热,很少引起肺炎并发症和死亡,与非典型肺炎的高传染性和致死性有很大区别。

收集30份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用这30份血清用“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其中23例为阳性,直接说明冠状病毒与SARS的病原体关系最密切。但反转录PCR对该病毒的DNA测序显示,分离的病原体与已知冠状病毒基因的同源性达到64%,为何仍有36%的差异?这基本确认了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也说明这种冠状病毒是基因变异后的全新品种。

根据这种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特点,建议公众勤洗手,这可能比戴口罩更重要。因为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4到5个小时,手就会成为他们的附着物,手经常接触眼睛、嘴巴等身体部位。这些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

这种基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4月11日的一个简单的通宵实验中,通过替换一个基因,将2月份分离出的对小鼠致命的冠状病毒转化为感染猫细胞的病毒。这一结果支持了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能是动物和人类病毒相遇时基因交换引起的推断。将分离的冠状病毒引入猫冠状病毒的基因片段中,该基因片段编码一种外壳蛋白,可以识别并帮助穿透猫细胞。几个小时后,小鼠冠状病毒的一些病毒颗粒的外壳蛋白基因变成了猫的外壳基因,因此它们可以感染猫细胞,这证明冠状病毒具有通过这种方式重组基因的不同寻常的能力。冠状病毒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基因变化改变被感染的宿主,SARS病毒也很可能是现有动物感染人类后更致命的形式。

下一步是建立“动物实验模型”,为冠状病毒的最终确认提供确凿证据,完成病毒基因序列测序的所有实验,真正了解病原体的因果。

中国公布SARS元凶冠状病毒图谱。

SARS罪魁祸首的冠状病毒图谱

SARS罪魁祸首的冠状病毒图谱

流行病学

SARS流行病学

SARS是在中国广东省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疾病。最早的病例出现在2002年6月中旬165438+10月。目前,已有17个国家报告发现SARS病例。

世卫组织对当前非典疫情进行调查研究,将适时发布确切信息,避免出现不实信息。

卫生部门公布SARS累计病例数达到2781,死亡111。全球SARS可能病例的死亡率为4%。

大多数SARS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这种疾病传播方式反映出医护人员、家属、社会关系接触者和国际旅行者多在这个年龄段。根据目前的数据,儿童比成人受到的威胁要小。

SARS的感染最常见于密切接触,包括接触传染性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性体液。

中国的SARS发病率在2月份达到高峰,此后又有新的病例报告。到今天为止,中国大陆有1290例SARS病例,55例死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SARS爆发最严重的地区,共有998例病例和30例死亡。在此期间,陶达花园公寓3月27日至4月1日为发病高峰。医务人员中的感染仍有发生。香港卫生当局正在加强感染控制和相应的社区预防措施。

加拿大可能有97例SARS病例和10例死亡。截至今天,大多数疫情仅限于多伦多。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他们与某一医疗机构有联系或与诊断为SARS的病例有密切接触。加拿大的疫情显示,年龄较大且通常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越南有效实施了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措施,使河内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月24日后鲜有新的疾病传播病例报告。自2月26日疫情爆发以来,已有4人死亡。

新加坡的疾病疫情在3月中旬达到高峰,此后新增病例逐渐下降,包括两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住院病人和访客的聚集性疫情。截至4月10日,累计病例126例,死亡9例。新加坡目前正在调查新加坡总医院新爆发的聚集性疾病。此次疫情涉及52人,均来自57号病房和58号病房,包括19例可能病例和33例可疑病例。疫情源头是3月24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一名与SARS无关的慢性病患者。由于患者当时没有明显的SARS症状,没有按照相应的措施及时隔离。

美国的病例数继续上升到154。美国的病例数包括可能病例和可疑病例。目前美国很少有病人传染给医务工作者的病例。至今,没有死亡病例的“疫区”定义每天都在根据最新的病例数和疾病传播方式进行更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所有新病例都可以追溯到去过“受影响”地区或与诊断为SARS的患者有过直接接触。

传染性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此病的高危人群。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通常为四至五天。传染性主要在急性期(早发期),尤其是早发期。当SARS患者被隔离并接受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治疗时,身体开始识别病毒,并出现针对SARS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抵抗和中和病毒。随着病情的恢复,SARS病毒逐渐被机体清除,传染性消失。

传输路由

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1.1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者是感染人群中的患者之一,或者有明确证据证明感染他人;

1.2在SARS发病前两周内到过或居住过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继发感染病人报告的城市等条件被列为SARS流行病学诊断标准。

2.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寒战;可能伴有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乏力和腹泻;常无其他上呼吸道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痰少,偶有血丝痰;可出现胸闷,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加快、气短,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征象。

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增不减;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胸片检查为“肺内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表现为大片斑片状阴影;常有双侧改变,阴影吸收和消散较慢。肺部阴影和症状体征可能不一致”等情况应考虑为“非典”。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在1-2天后复检。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卫生部不仅给出了疑似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还建议注意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血管炎等。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增加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经常减少。

4.胸部x光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表现为大片斑片状阴影;常有双侧改变,阴影吸收和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和体征不一致。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在1-2天后复检。

5.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

怀疑的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3或2+3+4。

临床诊断标准:1.1+2+4及以上,或1.2+2+3+4或1.2+2+4+5。

包括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无明显效果的抗菌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血管炎等。

新的诊断方法:包括使用PCR技术,PCR是一种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将基因扩增到数百万倍,使基因易于检测。

据悉,新的检测方法将不仅限于对血液样本的监测,痰液、唾液和漱口水也可以作为快速检测的依据。自宣布SARS快速检测以来,许多军队和地方医院都送来了血样,并要求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助检测。

非典型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无退烧药,体温正常7天以上;

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胸部影像有明显吸收。

临床表现

■高烧

非典型肺炎的症状如下:

1.一是患者高热(38度以上)、干咳、气短或呼吸困难、寒战、头痛、食欲不振、身体不适、皮疹、腹泻。没有一般流感的流鼻涕、咽痛等症状,也没有普通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偶有患者痰中带血丝,患者气短,个别患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2.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3.X线胸片的特点是脱离临床情况的。一般肺炎先有严重的临床表现,然后在X线胸片上可见肺部阴影改变;但这次在临床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x光片显示患者肺部有絮状阴影,呈快速发展趋势。

4.通常情况下,对高热患者应用抗生素会有明显效果,但用于此病的抗生素大多无效。大多数非典型肺炎患者可以自愈,部分患者病情加重。大约7%的病人需要人工呼吸。

■潜伏期

关于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有很多观点,一般认为是2-12天,一般是4-5天。卫生专家说,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在3%到5%之间。病人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病情最快会在五天内急剧恶化。男女发病无差异,从年龄上看青壮年占70%。由于发病初期缺乏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是非典型肺炎的高危人群,存在聚集在家庭和医院的现象。

■水滴

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飞沫是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之一,通常通过约一米内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而感染。病毒也可以间接传播,离开人体后可以存活三到六个小时。卫生专家还没有排除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被隔离。医务工作者和来访者在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应佩戴有效的口罩、眼镜、围裙、头罩和手套。

■可疑案例

2003年2月1后,出现发热(> 38℃)和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并有以下一种或多种行为:发病前十天去过疫区(根据2003年3月16日世卫组织修订数据,包括中国、粤港、河内、新加坡和加拿大多伦多)。发病前10天内有SARS病例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是指曾护理过非典病例、与非典病例共同生活过、直接接触过非典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可能的情况

1.符合可疑病例定义,经胸片确诊为肺炎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者;

2.凡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尸检结果显示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且病因不明确;

除了发烧和呼吸道症状外,SARS还可能伴有头痛、肌肉僵硬、食欲不振、身体不适、意识模糊、皮疹和腹泻等症状和体征。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偶有寒战,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和乏力。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痰少,部分患者偶有血丝痰,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加快、气短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

高烧38度以上,干咳少痰,应该是非典的必要症状。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和维生素,避免劳累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后14天内处于晚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2)对症治疗:

1,发热超过38.5℃,全身疼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咳嗽、咳痰要咳嗽、祛痰。

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作相应处理。

4.有明显气短和轻度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儿童不应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雷氏综合征。

(3)大环类脂、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应在治疗早期选用,若痰培养或临床症状提示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为:①重度中毒症状;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要定时使用,具体剂量要根据病情调整。儿童慎用。

(5)可采用中医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防御、益气、养血、三焦辨证施治。

(6)可选择抗病毒药物。

(七)可以选择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八)危重病人的治疗和处理:

1,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符合待监测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2.鼻罩CPAP是无创正压通气的首选。常见的压力水平是4-10cmH2O。应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持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暂停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直至病情缓解。无创正压通气推荐标准:呼吸次数>;30次/分钟;在吸氧量为3-5升/分钟的条件下,Sao 2

3、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Sao 2

4.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有困难或条件不足,请及时咨询相关专家。

中国传统疗法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发热”的范畴,病位在肺,因为一摸就致病。其基本病机特点是:热毒痰瘀,肺络不通,热盛邪盛,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至出现气短气喘的危象。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人群和区域气候特点,专家对易感人群的预防和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预防方案以实施《社区综合预防措施(试行)》为基础,建议参考旨在提高人群对非典型肺炎抵抗力的中医预防措施:

一般健康人中药配方一:鲜芦根2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薄荷6克,生甘草5克,水煎7-10天即可。

处方二:苍术12克、白术15克、黄芪15克、防风10克、藿香12克、沙参15克、金银花20克、贯众12克,水煎,每日两次,连服7-10天。

处方3:将贯众、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苏叶、葛根、藿香、苍术、太子参、佩兰煎煮7-10天,每天2次。

接触过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健康人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中药方剂为:生黄芪、金银花、柴胡、黄芩、板蓝根、贯众、苍术、薏苡仁、藿香、防风、甘草。用水煎服,每日两次,连服十至十四天。

治疗在卫生部疾控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建议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以下中医治疗方法,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规律,随证加减。

早期:早期患者以热毒袭肺、湿阻热阻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热毒犯肺、湿热下注、表寒伴湿热三个证型。热毒袭肺证患者,宜清热宣肺,散表通络,银翘散合麻杏石干汤加减;属于湿热瘀阻证者,宜宣湿热透邪,可用三仁汤、姜生散加减。如果湿重热轻,也可以用藿蒲夏玲汤。对于属于表寒里热夹湿证者,宜解表寒里热,宣肺燥湿,可用麻杏石干汤合姜生散加减。

中期:中期患者的病机特点是疫毒犯肺,表里实热,湿热蕴毒,邪阻少阳,疫毒过盛。临床上可分为疫毒犯肺、表里火热、湿热蕴毒、湿热郁阻少阳、热毒炽盛四种证型。对于疫毒犯肺、表里火热证的患者,宜清热解毒、清肺降逆,可选用清肺解毒汤;湿热证者,宜祛湿除秽,清热解毒,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湿热瘀阻少阳证者,宜清少阳,辨湿热,可用蒿芩清胆汤加减;热毒上亢证者,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可选择清瘟解毒。

极期:极期患者的病机特点是热毒过盛,邪实不足,气阴两伤,内闭外脱。临床上可分为痰湿、血瘀、肺络阻络、湿热阻肺、气阴两伤、邪实气虚、内痹气喘三个证型。痰湿瘀阻肺络者,宜益气解毒,化痰利湿,凉血通络,可选用活血谢飞汤;肺郁气阴伤湿热证者,宜清热利湿,益气养阴,选用费祎花卓汤灿;属于邪实气虚证、内痹哮喘者,宜益气强身、通闭开窍,可选用参附汤加减。

恢复期:恢复期患者的病机特点是气阴两伤,肺脾两虚,湿热不全,瘀血阻滞。临床上可分为气阴两伤、邪气残留、肺脾两虚两种证型。对于气阴两伤,邪邪不全的患者,宜益气养阴,祛湿通络,可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肺脾两虚者,宜益气健脾,可选用沈凌白术粉、葛根芩连汤加减。

预防措施

专家提醒公众从五个方面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感染:

第一,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第二,食醋可以用来熏蒸消毒空气;

三是勤洗手;

第四,与患者接触者需要戴口罩,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第五,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预防疾病。

如果有类似上面提到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

■空气消毒

每次开窗10-30分钟,让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根据其说明书使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空气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地面消毒

进行湿式清洁,避免灰尘飞扬,将病菌带入空气中,同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

■物品的消毒

桌椅、暖水瓶、把手、开关、地板、马桶、浴池等。可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如水龙头、厕所门把手、潮湿场所等病菌容易污染和繁殖的地方,应重视消毒。

■餐具消毒

可以和剩菜一起煮10-20分钟。餐具可用500mg/L有效氯或0.5%过氧乙酸消毒0.5-1小时。餐具消毒时,应完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从煮沸时算起。

■手部消毒

经常用自来水肥皂洗手。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后,最好使用250-1000 mg/L 1210消毒液或碘伏加250-1000mg/L有效碘或使用批准的手消毒剂。

■消毒过的棉布、尿布等衣物、毛巾可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浸泡在0.5%过氧乙酸中0.5-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