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肉简介
2.总结一下乌梅肉就是乌梅的加工品。梅是梅的干燥且接近成熟的果实。)Sieb。et Zucc。蔷薇科的[1]。梅肉为去核果肉,深黑色或棕黑色,有异味,味极酸[1]。乌梅肉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与乌梅相同,因去核取肉,效果更强[1]。
3乌梅肉的加工方法汉代有“醋浸一夜,去核,蒸熟捣碎如泥”的方法(《金匮要略》玉函经典)[1]。
晋代有焙煎之法(《肘急方》)[1]。
到了唐代,除了汉代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如蜜醋蒸、单蒸、煎服(备急千子方)[1]。
在宋代,有一些加工方法,如木炭制作(为郑和郑恢复本草),烘烤(方),炒(雷石方艺)[1]。
元代有一种烹饪方法(世界名医有效治疗的药方)[1]。
明代采用煮醋(普济方)、泡酒(保婴小结)、蜜蒸(寿世保元)等方法[1]。
清代有麸炒(食本草编)和盐水泡(读本草)的方法[1]。
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有乌梅肉去核、炒炭、醋蒸等[1]。
洁净乌梅的制备方法:取原药材,去杂,洗净,晾干[1]。
乌梅肉的加工方法:取干净的乌梅,用清水湿润或蒸软,剥去干净的肉,晾干,筛去杂物[1]。
将干净的乌梅用清水打湿,使肉变软,稍微晾干,打碎,剥去干净的肉。或者放入蒸笼蒸至极烂,放入筐中搓揉,去核,取肉晒干。(中华本草)
4.乌梅肉的特征乌梅为不规则球形或扁圆形,表面较暗,收缩不均匀[1]。果肉柔软,果核坚硬,椭圆形,褐色,内含1颗微黄色种子[1]。很酸的味道[1]。
梅肉为去核果肉,深黑色或棕黑色,有异味,味极酸[1]。
5.乌梅味酸、涩、温[2]。入肝、脾、肺、大肠[2]。
乌梅味酸涩,性平[1][3]。肝脾大肠经[1][3]。
乌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肾、胃、大肠经(中药学)。
6乌梅的功效与主治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通便的作用[1]。用于肺虚久咳、久泻痢疾、虚热止渴、晕厥、呕吐腹痛[3]。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金圣;安。主要慢性咳嗽;虚热多饮;慢性疟疾;迁延性腹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晕厥引起的腹痛;呕吐;钩虫病(中药)
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平蛔虫、止血的功效[2]。
1.治疗肺虚久咳、腹泻、痢疾、虚热、烦渴、蛔虫病、腹痛、便血、血尿、血崩、遗尿、白带过多[2]。煎服:3 ~ 9g [2]。
2.治疗牛皮癣[2]。药膏服法:每次9g,一日三次[2]。
3.治疮、溃疡、翼状胬肉,研乌梅炭敷;山茱萸,磨碎,涂上乌梅,盐水和米醋[2]。
生乌梅善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平痰[1]。多用于虚热口渴,肺虚久咳,晕厥腹痛[1]。如治疗糖尿病、烦渴的玉泉丸(丹溪心法);一种治疗肺虚久咳的散剂(《杂病源流》犀牛烛);吴梅丸(伤寒论注释),用于治疗晕厥、腹痛和呕吐[1]。
乌梅肉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与乌梅肉相同,因去核用肉,效果更强[1]。
乌梅炭长于止泻止血,常用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便血、崩漏崩漏[1]。如治泻乌梅丸(《杂病源流》犀角烛),以乌梅灼为末,醋打米糊为丸,可治便血(《颜氏济生方》);治尿血尿(《本草纲目》);或烧灰到底,调乌梅汤治妇人血崩(妇人良方)[1]。
醋乌梅的作用与生乌梅相似,但收敛作用更强,尤其适用于肺气消散所致的久咳昏厥、腹痛[1]。
7乌梅肉的加工功效生乌梅善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止咳[1]。多用于虚热口渴,肺虚久咳,晕厥腹痛[1]。如治疗糖尿病、烦渴的玉泉丸(丹溪心法);一种治疗肺虚久咳的散剂(《杂病源流》犀牛烛);吴梅丸(伤寒论注释),用于治疗晕厥、腹痛和呕吐[1]。
乌梅肉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与乌梅肉相同,因去核用肉,效果更强[1]。
8乌梅肉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