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墨需要多长时间?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工艺复杂,古人手工做墨,热天冷天都做不好。
古代制墨都是手工制作,主要工艺有烟炼、勾兑、制作、风干、描金。
烟气精炼:通过不完全燃烧从松枝或油中提取烟气,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燃烧时应严格控制温度、进风口和出风口,掌握收烟时间,保证烟叶的黑度、细度、含油量和灰分。
配料:先将胶水用文火煮沸,然后加入颜料原料和添加剂原料,充分搅拌,捣碎均匀。据说掺料要反复锤打才能达到“十万袋”,才能使烟料和胶料达到细腻均匀的程度,制成坯体。
制作:将坯料按规格卷成无缝墨果,压入墨模中,形成各种形状,在墨面上印制精美的装饰图案和文字。
风干:油墨成型后,要风干。有平铺、撒粉、悬挂三种方法。平干前期要不断翻墨,让干缩时自然拱起变平的墨体自行恢复。
应严格控制油墨干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大风、阳光直射、过度干燥都会导致油墨中的水分沉淀不均匀,产生碎裂纹。另外,温度过高,会使墨水发霉,影响墨水质量。
描金:墨水干燥后,墨水表面的图案要涂上金色,并加上颜色。一般来说,金色和银色是主要颜色,因此得名金画。金色涂层应光亮、整洁、颜色均匀。描金的作用不仅仅是好看,还有密封的作用,可以保持墨水的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