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冲的职业是什么?
周廷冲(1965438+2007年3月6日—1996 65438+2006年10月20日),浙江邓鑫县人,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941年,周廷冲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心卫生实验室药理室工作。1945赴英国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深造;1947获得牛津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65438-0948,赴美国康奈尔大学酶化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1950年随妻子黄翠芬回国,在山东医学院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华东生理研究所副所长。1953转军事医学科学院;1958至1969任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生化药理办公室主任;1970至1977任国防科学技术十三院第四研究所副所长;1978回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毒理研究所;1979年被任命为基础医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 10于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周廷冲从事生物活性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首次阐明了梭曼磷酰化酶的衰老机制,证明了梭曼磷酰化酶衰老的本质是毒残基上的特己氧基的脱烷基化,从而为毒物防治中的药物设计指明了方向。
中文名:周廷冲。
Mbth:周德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邓鑫县
出生日期:1965438+2007年3月6日
死亡日期:1996 65438+10月2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生:上海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
主要成果: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著作:受体生化药理学与中国药物研发。
性别:男
学历:博士。
角色的生活
1965438+2007年3月6日,周廷冲出生于浙江邓鑫县(今杭州市富阳区邓鑫镇官塘村周嘉)。
65438到0930,周廷冲进入嘉兴秀洲中学。
65438年至0935年,周廷冲进入上海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与学校一批进步学生和上海医学院中国* * *产党地下组织关系密切。
1940年7月,大学最后一年,周廷冲在中国红十字救援总队附属医院实习。在此期间,他以季(地下党支部书记)为班长,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奔赴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工作。
1942年,周廷冲在重庆歌乐山市中心卫生实验医院药理室工作,在张昌绍教授的指导下从事中药药理研究,为八路军办事处完成了“食盐安全”试验(高达1944)。
65438年4月至0945年4月,周廷冲赴英国牛津大学Belio学院深造,在J.H.Bum和OE.Bulbring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
65438-0947,周廷冲获得牛津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
65438-0948年,周廷冲赴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生物化学家、辅酶a发现者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教授(65438-0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实验室从事酶学研究。并在芝加哥加入了中国* * *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
65438年至0949年,周廷冲在麻省医院生化实验室从事生化研究。
从65438年到0950年,周廷冲和妻子黄翠芬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拒绝了导师和亲友的挽留,拒绝了新加坡人的高薪聘请,决定回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回国前,周廷冲拒绝当协和医学院的教授,去了白求恩医学院工作。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注意,其回国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阻挠和刁难。他向他的导师李普曼求助。在李普曼教授的帮助下,他和妻子买了一艘从旧金山到天津的货船的船票,冒着被移民局搜查的危险。他花了56天时间漂洋过海回到祖国。回国后立即到山东白求恩医学院工作,成立药理学教研室,撰写药理学讲义。
65438年至0953年,周廷冲被调到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药理学系,领导血防研究。
65438年至0956年,周廷冲作为中国军医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军事医学科学院迁至北京后,药理学系、药学系、化学系合并扩充,成立了药理毒理研究所(又称毒物药物研究所)。历任第二大组(相当于研究室)组长。
65438年至0958年,周廷冲先后担任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生化药理室主任(65438年至0969年)。
1970年2月,周廷冲调任国防科工十三院四所(至6月,1977,1)。
65438年至0978年,“文革”结束后,周廷冲回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毒理研究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生化药理研究室主任,继续中断已久的科研工作。
65438-0979,周廷冲受命组建基础医学研究所,任首任所长。
1980,周廷冲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65438年至0984年,周廷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996 10 10月20日,周廷冲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在1945期间,英国牛津大学药理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随机向大鼠的膈神经标本浴中供应纯氧或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周廷冲在实验中得到了印象,他们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经过几次实验,发现当使用纯氧时,样品浴中的pH值约为8.8,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的pH值为7.6。后者确实能增强箭毒的效果。
65438年3月至0949年3月,周廷冲进入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研究辅酶a相关的供体酶和受体酶,分离乙酰硫激酶,证明细菌的供体酶系统(乙酰活化酶、辅酶a和乙酰磷酸)可以替代三磷酸腺苷-辅酶a-乙酸-乙酰硫激酶的供体酶系统,并与鸽肝的供体酶系统杂交,完成芳香胺的乙酰化反应。苏达克首先发现了氨基葡萄糖的乙酰化。他阐述了乙酰基活化的两步酶促反应,即在供体酶系统的催化下,供体乙酰基转移到辅酶a上生成乙酰辅酶a,再在受体酶系统的催化下,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转移到受体上,从而完成乙酰比反应。杂交实验的成功表明,乙酸的活化和利用是由两个独立的酶系统完成的。细菌中活化反应的酶系统可以与动物中使用乙酰辅酶a的酶系统偶联。乙酰载体反应系统在生物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20世纪60年代初,周廷冲抓住梭曼磷酰胺酶衰老机制的课题,查阅氟磷酸二异丙酯和沙林的衰老研究文献,组织人员提纯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梭曼磷酰胺化乙酰胆碱酯酶的衰老机制。实验表明,梭曼磷酸化酶老化的本质是毒残基上的烷氧基脱烷基,但由于老化反应太快,而且这个反应是由乙酰胆碱酯酶本身催化的,所以梭曼磷酸化酶不能被重新激活。这一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了梭曼膦酸酯乙酰胆碱酯酶衰老的分子基础。这一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出了对梭曼磷酸化酶来说,再活化剂的研究将是徒劳的,梭曼中毒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将从中毒过程的其他环节解决,从而为药物设计指明了方向。
周廷冲的团队还发现,当梭曼和其他有机磷毒物在超过一个致死剂量时引起中毒,组织中就会有游离的毒物。在胆碱酯酶存在下,梭曼等有机磷毒物的水解产物可被G型毒物水解酶催化重新合成毒物。
周廷冲的实验团队还发现了有机磷中毒的离体膈肌功能老化现象。观察到氟甲基磷酸酯同系物中毒时膈肌功能的老化规律与磷酸化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完全一致,而甲基磷酸酯类似物中毒时则有很大不同。除了梭曼,其他甲基磷酸叔己酯中毒的隔膜很容易被重新激活。
此外,还阐明了梭曼及其类似物与磷酸化乙酰胆碱酯酶老化之间的规律性,梭曼中毒时蚯蚓背部肌肉胆碱能系统介导的三磷酸腺苷减少,以及鱼雷电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发现疏水基团。
20世纪50年代末,周廷冲假设提纯浓缩后的G型毒剂水解酶可能作为G型神经毒剂的解毒剂,用于中毒的预防或治疗,于是组织大家对这种酶进行部分提纯,制成生物制品。实验结果不出所料,在兔、豚鼠、猫、猴等动物身上证明,当注射剂量充足时,能抵抗致死剂量为1的梭曼中毒,动物存活良好,无任何症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廷冲领导了糜烂性毒剂的危害与防治研究。他们观察了不同动物的中毒规律,对不同暴露方式中毒的动物进行了实验治疗,进行了硫芥毒理学、硫芥解毒剂的筛选,并对解毒剂的药理和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对300多个中药方剂和100个西药方剂进行了评价,最终提出了治疗硫芥中毒致死剂量的方案。
1944年,周廷冲建立阿米巴痢疾动物模型时,将患者粪便接种于幼犬直肠内,但幼犬排便不到5分钟,痢疾原虫无法定居,实验失败。之后,他思考是否可以用吗啡来延缓小狗的排便。实验证实先注射吗啡,排便时间延长,一周后幼犬便血,镜检阳性,成功建立阿米巴痢疾实验动物模型。
截止1996,10,周廷冲* * *已发表论文127篇,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参与学术著作汇编10余部。
出书
期刊论文
周廷冲路易·巴斯德的一生。《生命化学》(中国生物化学学会通讯),1982(4):5-10。
周廷冲。受体药理学的进展与展望。生理科学进展,1984(2):7-11。
周廷冲。G型信息转导通路中活性蛋白组分的多态性研究。生命科学,1990(二):13-15。
周廷冲。生化毒理学研究--梭曼与乙酰胆碱酯酶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生理科学进展,1992(3)。
周廷冲。关于生物化学黄金时代的信。生命科学,1992(3):45-46。
薛艳宁王蕙心周廷冲。细胞周期研究-- 21世纪生物学的前沿课题。生命科学,1992(五):12-14。
周廷冲。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些看法。世界科学研究与发展,1996(3):75-82。
1979、1984年,周廷冲先后访问法国、比利时、日本,两次参加李普曼学术研讨会。1981年赴美国参加美国毒理学学会第20次会议暨有机磷中毒防治研讨会,并在美国进行短期考察。
人员培训
周廷冲经常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1892七十寿辰时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和他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要被批评和无聊的怀疑所动摇,不要让自己被国家所经历的一时的忧虑所压抑。当生活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宁静中时,先问问自己为学习做了什么。长大了,问问自己,为祖国做了什么?直到有一天,你能感受到巨大的幸福,因为你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做出了贡献。”
周廷冲对研究生要求严格,坚持“放手启发”的原则,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思考。他经常说,学习意味着学习和提问,并强调研究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1953年,周廷冲和苏联专家林锴* * *建立了毒理学实验室,举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期“防化毒理学培训班”,为部队培养了第一批军队防化毒理学专业人才。
1970-1977,周廷冲在国防科工十三院四所教英语,药理学班授课。
截止到1996,10,周廷冲带出来的研究生6人,博士生4人,博士生4人,博士后2人。
荣誉表彰
1980,周廷冲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期间,周廷冲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三等功。1989,周廷冲荣立二等功。
社会公益服务
周廷冲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估组成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总后勤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生物膜与膜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国家酶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周廷冲的父亲周文清是一名商人,家里的四个兄弟都学业有成。周廷冲是家里的老二,大哥周毕业于南开大学。三儿子周廷兵毕业于原中央警校,后在黄埔军校上海分校任教官。四子周,中华人民共和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专门从事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周廷冲的妻子黄翠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基因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他们在重庆市中心卫生实验所工作时相识相恋。他们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对院士夫妇。
1984期间,周廷冲突发心脏病。由于健康原因,他不再担任主任职务,而是致力于科学研究。
性格评估
“对周廷冲来说,你帮我识别了中间代谢的迷宫。”(李普曼在《崛起时代的长寿》一文的第一页写道)
周延冲教授是一位真诚报国的爱国者,具有* * *生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顽强毅力,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真诚热情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山东大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