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医治疗和诊断是怎样的?

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痰浊中阻所致,治疗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湿化痰。临床观察表明,外治法能有效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g,研成细末,装入布袋,用作枕芯1 ~ 2个月。配方二: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桑叶、辛夷、冰片50克,研成粗粉,放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二者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2.湿热敷用于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克,防风、当归各20克,白芷花10克,乳香15克。捣碎混合,分装于布袋中,用水浸泡20分钟左右,放入蒸笼中加热20分钟,取出,冷却至50℃左右,在颈部烫平。每次30分钟,冷却再加热,每日两次,10天为一个疗程。有条件的也可将上述药物水煎,取浓缩液至100ml。用两块绒布(8 cm× 65,438+02 cm和65,438+02 cm× 65,438+02 cm)浸泡药汁,置于颈部,放置两块大小相同的电极板,用强度为65,438+05 mA的直流电进行离子渗透。这种方法是传统中医湿敷疗法的拓展应用,利用直流电通过皮肤和黏膜将药物离子导入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

3.将10g的一种磁性材料,用于耳部治疗,研磨成细粉,分成两份,用纱布包好塞在双耳内,每日1 ~ 2次,每次1小时,连服5 ~ 7天。能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还有一种治疗眩晕的民间方法,用新鲜的生地塞住受影响的耳朵。

4.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的冰片,放在一块0.5cm×0.5cm的膏药中央,贴在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层下、交感、双侧,每次2 ~ 3点),3天换1,4次为1为一疗程。服药时,膏药四周要密封严密,防止冰片挥发。个人贴完药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以后醒来就不用担心了。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失眠。

5.百会法取等量的蓖麻子仁和生半夏,捣成糊状,敷于百会穴,用敷料包裹,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持续2 ~ 3天。能化痰祛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服药30分钟后头晕可明显减轻。

如果有眩晕,一定不能大意。你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中医虽然能根治,但见效慢,难以掌握。米格精是传统中医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可以全面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