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的操作方法
所有临床上有效的汤剂和方剂,一般都可以煎服或研成粉末,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与口服药物相比,贴敷药物具有以下特点:
(1)应该有疏通经络,开导活络的产品。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择气味较浓的产品,有时甚至选择强效、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榕树、附子等。
(3)进补方法可以用血肉之躯。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等。
(4)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调和涂抹或熬成药膏,以达到疗效确切、吸收快、见效快的目的。醋可用于解毒、祛瘀、敛疮。虽然用的凶,但是可以减缓本性。该酒涂抹时,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虽然药用得慢,但能刺激其性。水调膏是用来敷药、上药和表现特殊的药;该油可用于滋润皮肤和促进肉芽生长。常用的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作疾病的溶剂。
2.取穴
穴位贴敷疗法的取穴与针灸疗法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取穴,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取穴特点:
(1)选择离患病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进行敷药。
(2)阿是穴敷药。
(3)经验穴敷药,如吴茱萸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朱珠穴治疗百日咳。
第三步:应用方法
根据选定的穴位,采取适当的姿势,这样可以安全地用药。上药前先定位穴位,用温水洗净部位,或用酒精棉球擦拭,再上药。有些人还使用渗透促进剂。在使用药物之前,他们应该在穴位上涂上渗透促进剂或与药物混合后再使用。
对于涂抹的药物,无论是膏体、糊状还是捣碎的鲜制品,都要固定好,避免移动或脱落。可以直接用胶带固定,也可以先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再用胶带固定。目前有专门贴穴位的敷料,使用和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将消毒后的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擦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晾干后再上药。
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应每65,438+0 ~ 3天更换65,438+0次,不需要溶剂混配的药物可适当延长至每5 ~ 7天更换65,438+0次;对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用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起泡程度而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如有必要再次涂抹,应在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涂抹。
对于寒证,敷完药后可热敷或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