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个办法,家里有个多汗的宝宝

家里有个多汗的宝宝。中医有办法。宝宝为什么会出汗?在门诊,经常有家长问,孩子平时容易出汗,一活动就出汗,而且比别人流的多。是不是太空虚了?需要补吗?

其实孩子多汗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全是病理性的。中医认为孩子是“纯阳之体”。另外,小儿皮肤薄嫩,体内阳气相对较多。通过阳气的蒸腾,孩子入睡后很容易出一点汗。另外,父母怕孩子睡觉被踢,所以给孩子盖得很厚,尤其是宝宝,总是包得像粽子一样。但是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很强,产生的热量太多。另外,加上衣服厚,身体热量只能通过出汗来散发,以调节到正常体温。还有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他们尽力让他们的孩子吃更多的补品。睡觉前,他们经常喝一些牛奶或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结果就是入睡后,身体产生大量热量,不得不通过皮肤排汗散热。

还有一些中医提到的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或无缘无故地大量出汗,甚至全身或身体某一部位出汗。其中自汗、盗汗多见于儿童。自汗指的是“不管困不困都无缘无故出汗的人”,是指无论孩子醒着还是睡着都会无缘无故出汗,尤其是运动后。一般孩子容易疲劳、感冒、手脚冰凉。盗汗指的是“睡觉时出汗,醒来就不出汗的人”。临床上,儿童常自发出汗,同时盗汗。中医认为,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大多都是“虚”的表现。

中医可以根据症状用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汗是津液的一部分,汗血同源,汗出异常是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自汗,如果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如甲亢、风湿、低血糖、感染等。,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

家里有很多多汗的宝宝。中医有讲究饮食的方法。出汗多的孩子应尽量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类,各种豆类含钾特别丰富,如大豆、绿豆、红豆、蚕豆、豌豆等。除了钾、钙、镁,还会有一定量的铁随汗液流失,所以铁也要适当补充,如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等食物。

改善多汗症的中药食疗是1。黄芪止汗汤由黄芪4钱、白术3钱、防风2钱、红枣6枚组成。

做法:一起放入锅中,加5碗水,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煎成2碗。每日1剂量,分两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功能:气虚虚弱型小儿多汗。

2.黄芪粥

成分:黄芪1两,面粉小麦5元,胚芽米100克。

做法:将中药用水煎成稠汁,加入100g胚芽米,再用水煮成粥,拌入适量红糖。每天早晚各带两次御寒衣物。

中医有一种方法可以在家止汗。鱼骨穴是手部太阴肺经的穴位,位于手部拇指关节后的厚肉处。此穴可调理肺气,清热泻火,止咳平喘,达到宣肺固表的作用,进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约3横指)。此穴有宁心安神、治疗心痛心悸、调节情绪、滋阴润燥的作用。

足三里(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膝下3寸、约4横指的沟内。此穴有健胃润肠、健脾益气、改善体虚多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