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原标题:药膳的来源

在介绍杏林大观园药膳食谱之前,我们想和大家聊聊药膳的来源。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药膳是用药物食用,达到防病、保健、治疗、康复的目的。大约从唐末开始,一些食疗著作不再满足于讨论单一食物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而开始发展复方,这是这一新阶段的代表作。是唐末四川名医云隐的《食医心鉴》。《医学博士心脏指南》原本是两卷,按症状分类,每一类列出几个或几十个方子。到了宋代,药膳又有了发展。北宋初年编纂的《太平盛慧芳》和后来出版的《生济总录》是两部重要的医学专著,每部都有几卷专门论述食疗的内容。两本书所列的食疗方剂,大多属于药膳形式,分为粥方、汤方、米方、饼方、胜方。元代胡思慧的《食疗方》第二卷《食疗疾病》,涵盖了几十种药膳,也是很有价值的。其他饮料约150种,很多也是药膳,如汤和粥面,有配料和制作方法,并注明要治疗的症状。

现代最流行的药膳,无非就是粥、面、汤、菜,而且大部分都是菜,出现了专门做药膳的餐厅。常用的药膳有冬虫夏草鸭、白果全鸡、黄芪炖鸡、黄酒炒田螺、莲子猪肚、杜仲炒羊腰、百合粥、荷叶粥、马齿苋粥、茯苓饼、山药饼、当归羊肉汤、山药奶油汤。很多疾病都是用药膳来证明的,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食疗。许多医生和厨师都在不断开发新的药膳品种,出版一些药膳食谱。

为了推广药膳,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公布了几十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的中药,如大枣、枸杞子、牡蛎、苦杏仁、海带、莲子、酸枣仁、甘草、罗汉果、茯苓、香薷、红花、紫苏等。当然,还有更多中药被纳入药膳,却没有合格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合理开发它们是相关专家正在讨论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