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太子参属于哪里?

福建太子参:主产于闽东北的柘荣、福鼎、霞浦等市县。

太子参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繁缕的根块。太子参是柘荣县的传统名优产品,又名同参、二神。相传太子参最早发现于金陵始祖朱温的墓中。朱温的后人在清明节祭祀墓的时候,发现了墓上的稀有草,于是想办法取之。因此,他们感到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经太医鉴定,其性味功效与人参相似,为太子一一所用,故名太子参。根据《中医大辞典》对中药的分卷介绍:太子参味甘,入肺健脾,养胃生津,治体虚,纳差,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自汗,气短心悸,津液伤渴,急慢性肝炎。太子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色泽黄、肉质多、有效成分高。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有8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0%,并含有铁、铜、锰、锌、硒、钴、硒、钼等7种微量元素。此外,太子参中含有少量人参皂苷,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但不举,也不助湿。尤其对儿童盗汗、食欲不振,改善老年人贫血、失眠,是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滋补佳品。柘荣太子参一直被视为药材市场的质量参考标准,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已经注册,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以地名命名的药材证明商标之一,也是全省七个以地名命名的农副产品证明商标之一。柘荣太子参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近年来,太子参独特的药理和保健作用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备受医学界关注。如北京同仁堂、姜钟药业、娃哈哈集团、闽东制药厂等开发了生脉饮、健胃消食片、太子乐、太子宝等十余种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