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青光眼的药方里含有哪些药材?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世界上约有20%的盲人是由青光眼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原因还不是很清楚。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眼睛无明显不适,或头和眼睛肿胀疼痛,眼睛硬化,瞳孔扩大,视力严重丧失,视力缩小,最终失明。青光眼主要有四种类型: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混合性青光眼。

此病属于中医“青风内障”、“青风内障”范畴。

方毅活血减压汤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由地龙12g、红花10g、赤芍15g、茯苓30g、益母草20g、车前子20g组成。

功能: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适应症:原发性青光眼。

处方中地龙、红花、赤芍活血通络化瘀,茯苓健脾利湿,益母草、车前子利湿通络。

药理活血药与利尿剂合用,不仅能增加眼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和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还能加速房水循环,从而降低眼压,改善视功能,延缓失明时间。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尔丹小智药散

来源“女人的食谱”

它由炒白芍9克、炒当归9克、茯苓9克、柴胡、白术6克、牡丹皮、焦山栀子6克、薄荷、甘草5克、炖生姜3片组成。

功能:清热疏肝,开窍明目。

主治:气滞化火,导致内生风乱。

药方是逍遥散配牡丹皮和栀子。逍遥散疏肝解郁,调理目中之气,健脾养血;栀子、牡丹皮有清肝泻火的作用。* * *发挥疏肝、清热、开窍、明目的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活血利尿的作用。白芍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减轻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方三黄连温胆汤

来源“六因”

由黄连9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枳壳12克、竹茹12克组成。

清热化痰,开窍明目

主治:痰热上升引起的内生风失调。

《方杰方》二陈汤为祛湿化痰、理气和胃;加入竹茹、枳实清热化痰;黄连清热燥湿,除烦止呕。各种药物起到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以利尿,促进电解质排泄。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方四阿胶鸡唐璜

来源《通俗伤寒论》

它由阿胶6克、生白芍9克、石决明15克、钩藤6克、生地黄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乌鸡2只、络石9克、生牡蛎12克组成。

功能:滋阴降火,柔肝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所致的清风白内障。

方剂有滋阴熄风的阿胶、乌鸡,滋阴柔肝的白芍、生地,平肝潜阳的牡蛎,清热平肝的石决明,凉肝安神的钩藤、茯苓、络石藤,以及调和诸药的炙草。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的作用。钩藤能抑制血管舒缩神经,扩张外周血管,保护视神经。

用法:除阿胶、乌鸡外,水煎取汁去渣,融化明胶,再回到乌鸡中,搅拌,温服。每日1剂量,每日两次。

吴芳活血养阴汤

来源《中国传统眼科杂志》

由生地、茺蔚子、香附各65438±02g,当归、川芎、赤芍、木通各9g,茯苓、泽泻、连翘、麦冬各65438±05g,甘草6g组成。

功能活血利湿,滋阴生津。

适应症: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形成延迟。

方中生地、麦冬清热养阴生津,当归、川芎、赤芍、香附行气、养血活血,茯苓、泽泻、木通、茺蔚子健脾利湿,连翘清热解毒,甘草配伍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能扩张血管,利尿消肿,改善微循环。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方刘加建朱泾丸

来源“海印经纬”

包括车前子90克、枸杞子90克、五味子90克、当归60克、熟地黄60克、花椒30克、构树30克、菟丝子250克。

功能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青峰白内障。

该方剂以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楮实子、当归、熟地黄滋补肝肾、益精血。川椒温阳行气,使诸药俱补而不滞;车前子利水泻肝肾之热,抑制各种药物的温燥。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瞳孔缩小,还有改善视力、开阔视野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齐放绿杨风岭饮

来源《医宗金鉴》

由玄参6克、防风6克、茯苓6克、知母6克、黄芩3克、细辛3克、桔梗6克、羚羊角3克、车前子3克、大黄3克组成。

功能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主治】风火犯目,绿风内障。

方中用羚羊角清热明目,平肝熄风;黄芩、玄参、知母清热泻火;大黄凉血、活血、清热、通腑;车前子、茯苓清热利湿;风与火;桔梗清热开窍;细辛用于治疗头痛和风痛。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玄参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茯苓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以利尿,促进电解质排泄。

用法:水煎服,末服羚羊角,每日1剂量,每日2次。

方巴滋阴疏肝汤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它由北沙参、麦冬、当归各65438±02g,生地、枸杞子各20g,夏枯草、茯苓、五味子、茺蔚子各65438±05g,白茅根、钩藤各30g,川楝子、柴胡各9g组成。

具有疏肝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

适应症: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处方采用关彝汤养肝阴,疏肝理气,加入夏枯草清肝明目,五味子酸甘敛阴,补肾明目,滋水含木,起到协同作用。

药理夏枯草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利尿作用;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具有改善视力、扩大视野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拿两次。

防久将军丁童丸

来源《审视姚的信》

它由黄芩21g、僵蚕、陈皮、天麻、桔梗各15g、绿泥石、白芷各6g、薄荷9g、大黄(酒蒸焙)60g、半夏30g组成。

功能降火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痰火郁结型青风痹阻。症状为突然起病,头部和眼部剧烈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眼白混红,雾状黑眼圈,瞳孔散大,眼睛呈淡绿色,眼睛变硬。

处方以大黄为主药,配以黄芩、青金石、陈皮、半夏、桔梗降火化痰。用僵蚕、天麻平肝熄风;白芷辅助主药平定头风、眼痛;薄荷辛凉祛邪,清利头目。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利尿,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减少损伤。

用法为细粉,水为丸,绿豆为大。每次服用6克。吃完后,躺下把茶咽下去。

方时羚羊钩藤汤

来源《重新定义通俗伤寒论》

它由羚羊角片(先煎)4.5克、钩藤(下背)6克、霜桑叶6克、川贝母(去核)12克、生地15克、野菊花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甘草2克组成。

功能凉肝熄风。

【主治】青风白内障,实热动风,阴血伤证。

处方中羚羊角、钩藤、菊花、桑叶清热、平肝熄风;生地黄、白芍滋阴凉血养肝;贝母、甘草清热化痰;沈复木宁心安神。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白芍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用法:鲜、淡竹茹15g用羚羊角代水煎服,服药,每日1剂,分两次服。

防蚀一息风丸

来源《中医眼科六经》

它由赤芍、紫草、菊花、僵蚕、玄参各30g,川芎21g,桔梗15g,阿莎丽15g,牛黄1.5g,麝香0.3g,羚羊角12g组成。

功能清肝泻火,熄风通络。

【主治】肝胆火旺,风吹青风障。

清肝泻火方中的赤芍、紫草、菊花、川芎;僵蚕活血化瘀通络;牛黄、麝香、羚羊角清热解毒、祛风;玄参防发热,伤阴;桔梗引药向上;细辛太寒,留不住邪气。

药理和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对人多形核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还有哦?——有明显的清除作用,证明川芎能直接捕捉氧自由基。

用水煎服。处方中的牛黄、麝香、羚羊角均为细粉服用。每日1剂量,每日两次。

方氏二半夏羚羊角散

来源《审视姚的信》

它由羚羊角、薄荷、羌活、半夏各4.5克,菊花、川乌、川芎、防风、车前子各15克,细辛各6克组成。

功能: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主治:风热痰火所致的青风白内障。

方杰羚羊角、薄荷、白菊花清热、平肝熄风;半夏燥湿化痰;羌活、防风、阿莎丽温散风;川乌熄风通络;车前子清热利湿;川芎调气。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车前子具有延缓衰老、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的作用。

用水煎服。处方中的羚羊角末服,每日1剂量,每日两次。